进入11月份以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在突破万亿元大关之后继续攀升,至11月8日,已达10176亿元,连续三个交易日实现增长。这也是时隔近三年时间,两融市场显现出的最为抢眼的时候。
作为二级市场涌入资金的来源之一,以及券商重要的一项信用业务,两融交易的活跃与余额攀升,无疑会将影响传导到这两大方向。
稳步扎实的突破
“两融作为场内加杠杆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和参与主体对大盘或个股走势的预期,也可以说,两融余额,主要是融资余额的上升是A股市场趋向活跃和乐观的一个指标”,开源证券上海某营业部总经理日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认为,11月份以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重新站上万亿元高点,就是A股市场近期向上的趋势使然,同时,它也反过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市场主体参与热情有所升温。
二级市场盘面显示,伴随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融券余额的连续增长,上证综指走出了“三连阳”,累计上涨1.66%,报上3400点关口。
不过该营业部总经理特别指出,两融指标目前来看依然是个同步指标,并没有太强的预见性。
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融资客此番高调加仓颇有些逼空的感觉,但在上海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蔡钧毅看来,这次万亿大关的突破却是在“健康”基础上实现的增长。
他指出,一方面两融余额并未出现快速增长。自2015年1月两融余额跌下万亿元规模以来,数字虽有起伏振荡,但一直徘徊在八九千亿的水平。交易所有公开数据,今年年初,两融余额还是在9000亿元之上,直到今年六、七月间,才跌到8000多亿,但这已是全年低点。进入8月份,两融余额便开始迅速攀升,9月份达到9500亿元以上,10月份之后攀上了9800亿元至10000亿元。“因此,这次的万亿关口是稳步扎实的突破”,蔡钧毅说。
再看两项数据,截至11月8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并未出现异常,约2%左右,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重为10.76%,也处于全年平均水平略高一点点。对比2014年12月19日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元之时,两融交易额所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7%-22%,几乎是现在的两倍,杠杆亦没有明显放大。
另一方面,蔡钧毅还认为,经过了一轮轮调整,目前两融标的大部分股票都符合监管层抑制投机、崇尚价值的理念。截至11月8日,融资余额最高的个股是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京东方A、民生银行、中信证券等,都是大盘蓝筹股,今年11月以来,净买入多的也是平安银行、京东方A、中信证券、中信国安、中国建筑、赣锋锂业等“白马股”。
天风证券日前亦有研报指出,事实上,在监管政策趋严后,通过融资融券加杠杆的难度已然增加不少。
券商资金见渴
融资融券余额增加理论上会增加券商的收入,影响券商的业绩,但鉴于以往经验,也会加大券商对资金的渴求,对资本金较少的小券商来说,可能会形成压力,钱紧的日子有些窘迫。
日前,有券商人士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正在寻找银行资金。由于大券商凭借资金实力,压低两融和股权质押的利率,使得小券商为保住客户,不得不四处找钱,即使不赚钱也要做这些业务。
在上市券商三季报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丝现金流减少的迹象,如银河证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8.53亿元,上年同期为-67.36亿元,巨大差额出现的主要原因,公司坦言是回购业务及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净减少。
今年以来,除了新上市券商外,还有多家券商通过发债、定增等方式融资。如10月31日,国投安信发布公告,宣布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项目完成。据此前公告,此次定增募资的用途就是增加安信证券的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华泰证券等今年以来都有募集资金或是推出了募集资金的计划。单算发债一项,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58家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合计规模超过5000亿元。
(原标题:万亿两融连增三日 “健康基础”上融资客高调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