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灵活布局迎战猴市 主打转型和消费两张牌】1月上证指数22%的跌幅刷新了最差开年纪录。面对市场“倒春寒”,私募大佬们却似乎并没有乱“方阵”,灵活布局迎战“猴市”。(上海证券报)
1月上证指数22%的跌幅刷新了最差开年纪录。面对市场“倒春寒”,私募大佬们却似乎并没有乱“方阵”,灵活布局迎战“猴市”。
“原本我们对今年市场不乐观,这么一跌反而对后市乐观起来了,因为心仪的标的更便宜了。”一位钟情成长股的私募经理告诉上证报记者,现在他们正准备年后去调研几家传媒、体育类上市公司。
“今年将延续宽幅震荡行情,市场结构分化加大。”受访私募对2016年整体形势普遍做出上述判断,而在具体布局方向上,约80%私募关注新经济转型,看好受益于转型与改革的板块和景气度上行的新兴产业。
“倒春寒”下私募方阵未乱
“涌入股市的资金与股票供给均出现巨大的量变,泡沫的形成与破灭,是市场先后对供需两方面量变的适应。”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判断,最终会达成新的平衡。
“当前市场已经调整了20%,往后看倒没有那么悲观,下跌本身就是风险释放,整体估值有下跌空间,但某些板块从中期来看已到了比较安全的区域,主要需回避结构性风险。”千合资本相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
上善若水投资认为前期的股市大幅下跌,风险也得到较快释放——传统行业已处于历史偏低位水平,新兴产业代表中国未来长远发展方向,处于熊市中期开始后不久的阶段。
展望后市,汇利资产认为当前市场确实存在部分个股被高估的情况,但市场本身杠杆并不高,未来连续暴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部分优质标的的投资价值将会快速显现,这或将成为2016年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去年及今年开年的股市巨震较大程度上释放了市场风险,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市场低迷,风险预期在增加,但实际风险在衰减,盈利的交易型机会在增加。”谈及当前的市场,中睿合银投资相关负责人也持谨慎客观态度。
如何在风险与机遇叠加的2016年寻找确定性机会?上述私募负责人称,他们将主要寻求市场跌出来的交易性机会和结构性的趋势性机会为主,如期指逐渐恢复正常后,会在趋势转换和震荡中,捕捉多空双向交易型机会。
经历1月份的凶猛下跌,对市场仍坚定看多的当属星石投资。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认为,市场进入短期震荡盘整阶段,但不改牛市长期趋势,基于经济好转加宽松货币政策倒向,他们预测,2016年大概率为牛市行情。
猴年主打“转型”、“消费”两张牌
虽然距离“猴年”尚有两个交易日,但A股市场的“猴性”已经表露。如何在极端行情与个股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考验着每一位私募经理的智慧与眼光,布局哪些行业和板块,则成为他们迎战“猴市”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及2016年看好的行业板块时,受访的公私募基金经理不约而同地看好大文娱、大健康等少数有限的行业,而前几年火热的“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概念股则不再是今年的明星板块。
“跌破2850点的反弹,可能是今年反弹力度最小的一次,而今年最大的一次反弹可能出现在跌破2350点至2550点后,届时我们将全力出击。”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管理人告诉记者,他今年的策略就是“耐心去等”。
“低仓位+聚焦品种”是神农投资陈宇布局2016年的策略,在整体经济不景气下,他仅看好科技、文化、健康三大方向。最近,陈宇成立了一个聚焦医药产业的对冲基金,他认为,医药股作为防御品种,或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与神农陈宇的布局方向类似,重阳投资认为,在改革创新双提速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加剧盈利分化,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优秀企业有望领跑市场,带领A股走出结构性牛市。
“改革创新引领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将是2016年A股市场结构性牛市的主线。”重阳投资称,他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公司:正预期差、受益于改革红利的优势公司;具备超预期增长潜力的领先公司;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优质高端制造业企业;具备中长期可持续高分红能力的龙头企业。
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认为,尽管宏观经济还在底部徘徊,但消费数据表现优异。她判断,新兴消费领域是未来主要的投资趋势和投资领域,按这条主线有很多子行业,如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出境游、电影传媒、医疗健康等将是选择重点。
谈及如何狩猎“猴市”?展博投资相关人士称,今年整体市场指数性机会不大,但新兴产业的结构性机会丰富,一批真正的成长股会体现出价值并有巨大的涨幅,如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养老健康、文化体育传媒、休闲旅游等。
来自格上理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私募机构,如重阳投资、展博投资、鸿道投资、弘尚投资等均关注新经济转型,看好受益于转型与改革的板块和景气度上行的新兴产业。概括来说,多数私募手持“转型”和“消费”两张牌。
“投资者对传统行业的估值看得非常低,可把握传统行业带来的预期差;长期来看,代表新经济领域的领袖和成功转型公司依然是主战场。”朱雀投资认为,围绕“改革”布局2016年是核心投资策略,如制造业中真正的智能和高端制造,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大健康、医疗保健,以及精神文化层面消费的传媒、影视。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