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基金公司新产品的上报和发行数量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单今年前三季度,就已有4家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数量超过50只,上报新产品数量超过30只的基金公司有10家,全行业简单平均一下,相当于差不多每个工作日有3只新基金成立,基金产品的上报发行成立节奏确实比两年前有了爆发性的提高。该现象已经引起了行业范围内包括监管的关注,市场上一直有声音在担忧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后,单个基金经理管理多个产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不利于产品的管理以及持有人利益的保障。
需求增加 产品数量爆发
新产品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其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确实出现了大量的真实产品需求,二是前两年监管机构对产品审批制度的改革适应了市场化的竞争需要,有效的释放了生产力,满足了市场对新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从产品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市场上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机构客户,对基金公司各类产品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既是社会发展财富累积的结果,也是专业认知提升、社会分工协作的良性结果。在上表的5年产品发行数据中,除2015年由于市场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巨幅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打乱了基金公司原有的一些产品发行规划,其余年份获批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成功发行成立,说明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真实的,基金公司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大致上也是有效的适时的。
从更细分的角度分析,基金公司之间也有差异,销售能力更强、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更强、投研团队资产管理能力更强的基金公司,能够更好的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表现形式上就是发行了更多的产品。这既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按照客观规律自主进行的选择。
多重因素保障 提高产品管理效率
许多人担心基金经理管理多个产品会影响管理效率,其实也要分不同产品类型来看,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并不像大家想象的有如洪水猛兽。
比较突出的是债券基金。随着18年来基金管理行业的不断摸索进步,基金经理的最佳资产管理规模上限,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以固定收益的基金经理为例,早年可能既要进行资产配置的决策,还要负责对个券信用风险的把控,甚至连交易执行有时都不得不操心,其最佳资产管理规模上限必然是受限的。现在大型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大多已经有了更细的分工,有专门的宏观研究团队进行利率趋势的研究支持,有专门的信用分析团队负责个券信用风险的排查监控,有强大的交易团队负责落实债券买卖和资金交易,有功能更智能化自动化的组合管理和交易信息系统支持,基金经理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思考大类资产配置和具体债券品种的动态调整上,基金经理的资产管理规模上限就有了显著的提高。打个比方,早年的生产方式就好像是手工作坊,基金经理需要顾及生产的各个环节,产量自然是受限的;现在的生产方式就好像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车间,投资的各个环节、流程都有专门的专业团队负责,基金经理只需要做好最重要的资产配置决策就可以了,产量自然就可以大幅增加。
放眼全球,国际上的大型基金公司也是如此,债券型基金单只产品资产规模达数千亿人民币规模的有很多,长期业绩也都非常优秀。截至3季度末,国内管理公募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经理管理了33只债券型基金(规模共563亿)和1只货币基金(规模716亿),共管理资产近1280亿,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资产管理规模没有更大,并不会影响其对组合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