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规模战成立了N多只委外基金 结果在债市高位接了盘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公募规模战成立了N多只委外基金 结果在债市高位接了盘

加入日期:2016-12-27 11:38:33

  委外基金大爆发 成拼规模“法宝”

  2016年委外基金的崛起,让不少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实现了巨大的突破。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公司,都将委外视为弯道超车的一大“法宝”。

  1.委外基金大爆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超过千只,其中,疑似委外基金占比超过一半,其规模占比则更高。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多只百亿级委外定制基金密集成立,推动年内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两年新基金首发规模超过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依据募集时间、成立规模、认购户数等对相关基金进行筛选后发现,委外基金有几大特点:首先是基金类型,虽然委外基金出现风险偏好的变化,但多以债券基金及灵活配置型为主;其次是募集时间,委外基金大多都是短时间内成立,如一日或数日。第三是基金成立时户数仅为200多户,规模一般为数亿元,后面会跟一个千元或万元左右的零头,这也是业内公认的委外基金的特点。

  所谓委外,即委托投资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方即资金提供方,可以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类法人;管理人即资金实际投资运作方,一般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阳光私募,部分商业银行现阶段也充当委外投资管理人。

  今年,由于银行理财的大幅度收缩,不少商业银行无法完成一定标准上的收益率任务,便将这部分原属于银行理财资金池的资金大规模委托给公募基金来进行定制化的管理。

  从投资范围来看,一般商业银行自营类委托资金投资范围主要以货币市场类及纯债类资产为主,理财类委托资金的投资范围一般还会加上债券基金、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

  从投资期限来看,目前委外市场以1年期限的委托资金为主,一般到期会有续期条款;期限还可根据委托人的需求定制,一般还有3月、6月及18个月等非标准期限。

  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根据产品投资范围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会高于银行发行同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

  从收费模式上来看,一般为固定管理费率加上超额业绩提成。

  记者统计后发现,有不少基金在成立后短时间内其中某份额出现爆发式规模增长,疑似先成立后注资的委外基金,如安信新回报C,成立时规模仅为12.9万元,但三季度末规模突然变为1513.37万元,暴涨117倍。

  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欧琪丰,最新规模较成立时增长了301万倍,中欧瑾通A、光大睿鑫A也分别增长了177万倍和132万倍,安信新动力(310328,基金吧)A增长13万倍,招商丰享A增长1万倍。此外,交银活期通A、招商丰融A、国富新机遇A、国投瑞银新活力A、国投瑞银新收益A、东方红策略精选C、易方达龙宝A、广发安瑞回报A、广发聚惠A、长盛盛鑫A、鑫元鑫新收益C和红塔红土盛金新动力C也都在1000倍以上。

  2.百亿级委外基金 影响基金公司规模排名

  据统计,今年来发行疑似委外产品超过20只的基金公司共有11家。从成立规模来看,位列前五的均为“国家队”定制的基金,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作“委外”性质的产品。此外,工银瑞信泰享三年也首募超过300亿元,中银悦享定期开放、建信恒安一年定开、建信恒瑞一年定开、建信恒远一年定开和中银丰润也都首募超过200亿元,且这些基金募集天数都是10天以内。

  在今年10月之后成立的疑似委外基金中,不乏多只首募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这或许对基金公司年底的规模排名有较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十大基金公司之争历来是季度和年度基金业的重头戏。

  从三季度末的数据来看,除了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的规模有一定优势外,随后的几家基金公司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即使是第12名的招商基金,与第5名南方基金也仅仅相差1200亿元的规模。

  记者从渠道处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天弘基金最新规模遥遥领先,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有工银瑞信基金、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有南方基金、建信基金、博时基金、广发基金等。

  据悉,其中数家基金公司在年底前依然有多只委外基金的发行计划,渠道方面已经为这些公司做出了充足的准备。距离年底不足一周的时间,基金公司之间的排名竞争会更加激烈。

  3.委外的发展变化

  仔细深究,委外基金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出现了一些变化。

  最初的委外基金大多满足上述三个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渐变化,委外基金也开始“与时俱进”,最显著的是募集时间的变化,原本委外大多在数日内募集结束,但现在有不少疑似委外的基金产品募集天数都在30天以上。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现在越来越多的委外基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2亿元为目标的到点成立,更多的公司都将委外作为最后的底牌。有的公司会正常发行一只基金,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不能募集到一个满意的规模,就会在募集期结束前找一些委外的资金进来迅速成立,这样无论是募集时间和成立户数,都会跟一般的委外基金区分开,这也使得委外基金越来越难分辨。

  另外,据记者了解,今年成立的委外基金的约定收益率也开始下滑,记者从一家基金公司处拿到的去年成立的一只专户委外产品的契约书中发现,当时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为5.6%,预期费后收益率为6%~7%,超额收益提取比例为15%。

  根据最新的情况来看,目前委外基金的约定收益率大多不超过5%,随着近期债券市场的调整,明年这样的约定收益率将会再次降低。

  四季度以来,多只百亿级委外定制基金密集成立,推动年内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两年新基金首发规模超过万亿元。

  委外大潮静思录:潮起潮落 爱恨交织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瑞

  今年公募规模增加的最大推手就是银行的委外资金。在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中,委外占据半壁江山,规模占比更是绝对领先,所谓“得委外者得天下”绝非虚言。不过,经历了大规模扩张以及年末的债市调整,无论是银行还是公募,都在重新考量委外的利弊以及自身的应对之策。

  1.诱惑

  银行资金之所以委托给公募,一方面是自己人手不够,公募在投资上也颇为专业;另外一方面,银行自己买债券获得分红需要交纳25%的所得税,通过投资公募能够免税。

  委外基金特征如下:募集时间短,多为一天或者两天;持有户数200户-400户之间;规模较大,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委外资金为公募带来的管理费收入也非常可观。

  银行委外产品绝大部分是纯债基金,公募产品管理费率普遍在千分之三左右。如果有其他附加条款,对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这类产品的管理费率约为千分之六。公募专户的“定制化”特点更为明显,不同于公募产品,专户产品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即管理费和业绩提成。

  委外定制基金的涌现,无疑对基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显著的影响,顺势而为也是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选择。从合作方式上看,委外机构与基金公司之间是双向选择,委外机构会依据自身资金池的配置需求对全行业基金公司进行筛选,最终通过基金产品实现投资理财需求。面对众多持有委外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需要坚持在控制风险、合规操作的基础上与委外机构合作。

  委外使得公募规模的分化更为严重,银行系基金公司享近水楼台之利,规模大幅扩张,而不少非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规模不升反降。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今年也非常重视委外,但公司较小,很难撬动大行,只能去拓展一些地方的城商行,但规模确实有限。

  据了解,银行在选择委外机构的时候,更加看重基金公司的整体规模排名,比如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会进入银行的委外白名单。他们认为,大公司普遍有着更强的风控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雄厚的资本背景,安全边际更大。但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近两年公募行业基金经理变动较为频繁,不少曾经在大公司工作的行业“大牛”转战中小型基金公司,在争取委外资金上,他们似乎被忽略了。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很多银行选择管理人的随意性较大,委外主要还是看关系,主观权重大,而不是看客观呈现的业绩。

  2.风险

  债市风险爆发之前,还有不少人相对乐观,认为有委外资金托着,即便收益率已经很低,债市也会在高位震荡,不会出现太大风险。然而,当风险真正到来时,委外资金却成了债市公认的风险点所在。

  今年大量委外资金通过基金进入债市,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是在4月份进入债市,当时债市已处在高位。高位建仓注定收益率不会太高,因此,公募只能通过加杠杆来增强收益,而高杠杆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11月份以来的债市调整,让不少债券型基金净值迅速回落甚至告负,大部分委外定制产品很难达到4%~5%的预期收益水平,从而出现了银行赎回委外资金的尴尬局面。

  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市场上的委外资金中,90%以上的投资需求是纯债。这部分委外资金之前投的是收益固定的非标产品,但监管层已经严控非标产品,银行多数选择往债券方向进行投资,公募就成了他们委托的重要资管机构。由于仓位的限制,系统性风险到来时,高位“站岗”的往往是他们。

  北京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认为,委外话题是个悖论,因为银行是配置户,公募基金是交易户,现在基金替代银行,变成了一个配置性的账户或者半配置性的账户,不可能不考虑核心成本,尤其是当规模大了以后,不可能单靠波段挣超额收益。而债券市场是以机构为主的市场,很多时候大家的预期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可能赚不到钱。

  有业内人士表示,委外对公募行业是“利近害远”,短期内可帮助公募扩规模,但实际上,也把风险转嫁给了公募,债市风险一来,好多产品未达到银行期望的目标收益,基金公司不仅收不到管理费,还会影响自身声誉。此外,遇到风险时,这些委外资金在赎回上更为一致,基金公司就会面临更大考验。

  3.“刹车”

  随着委外定制基金的大量出现,其“类通道化”、信披违规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此外,代销、零售客户和银行渠道在投资上通常是趋势性的,注重短期收益,什么好买什么。对于公募而言,普遍的心态是,如果别人做而我不做,我的规模会下来,至于风险,暂且另说,而且风险也没真正发生过,即便是有风险的苗头,监管会收紧,出问题也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

  据了解,不少基金公司已经收到针对委外基金的监管文件,最重要内容涉及两点:一是要求在基金募集申请文件中,说明是否为“委外定制”基金;二是要提交一系列承诺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此前,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一个月内上报基金产品数量不得超过10只。

  据媒体报道,根据央行关于MPA的调控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业内人士解读,这会导致银行理财规模的缩水,也是制约来年委外资金进入公募的重要因素。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委托方或是被委托方,来年委外资金不可能再像今年这样盲目扩张。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银行有钱却找不到好的资产,转而大规模投资债券,遇到系统性风险谁都不好过,“基金公司慢慢就会体会到这里面的利害,未来委外不会在公募里面那么大规模的扩张了。”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不少银行尤其是一些城商行,没有自己的交易员,或者投资经理管理不了这么多资金,该委外的还得委外,有避税需求的也会继续寻求委外,不过,对实际效果会重新考量,选择也会更加理性。

编辑: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