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断积累的居民财富催生大量投资理财需求,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壮大。2015年中国居民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110万亿元,高净值家庭所积累的财富突破44万亿元,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如果以1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来计算,大概要扩张到196万亿元。
江向阳指出,2016年乃至未来的两三年,对基金业而言都是一个转折点,是挑战更是机遇。增量改革将是现阶段基金业转型的重点,大幅拓展增量改革的空间,实现基金公司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各类型有优势差异的机构互相补充,最后为整个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提供服务的市场。
养老金制度改革扩大长期资金来源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达8.83万亿元。江向阳表示,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面对千帆过尽、群雄逐鹿的行业格局重构,公募基金业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亟待找到一条与大资管发展相契合的转型、创新、变革之路,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公募基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丰富了金融工具供给。投行是创造基础资产,资管机构创造投资的组合工具,财富管理提供财富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历经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形成涵盖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逐步深入,公募基金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提升基金业绩,紧密服务实体经济,运用金融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是养老金制度改革,扩大了长期资金的来源。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的发布,包括企业年金等各类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已经不存在政策障碍。监管层正在积极研究与个人账户相匹配的养老金投资机制的建设工作,并鼓励公募基金率先探索与个人账户(个人选择权)相匹配的养老基金产品和投资运营机制。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的构建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三是公募FOF扬帆起航市场前景广阔。江向阳说,从微观层面来看,FOF产品的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配置,这需要基金公司建立和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多资产多策略投资能力,进而促进整个行业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是布局国际业务。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境内证券投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基金互认、深港通、境外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QFII&RQFII等政策的陆续实施,促使基金公司开发低费率、流动性高的工具类产品,满足境外客户对境内资产的配置需求。
五是智能投顾业务也日渐兴起,这对未来的市场可能是一个变量。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相对应,通过计算机生成并推荐买卖,进而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理财服务。海外大型基金公司已经看好新兴基金理财平台,这一趋势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增量改革是转型重点
江向阳提出,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行业急需从体制机制、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等多领域开展变革;而增量改革将是现阶段基金业转型的重点,大幅拓展增量改革的空间,实现基金公司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各类型有优势差异的机构互相补充,最后为整个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提供服务的市场。
一是主动把握行业功能定位,积极应对大资管行业竞争新格局。公募基金应该充分认清功能定位,回归金融服务本位,以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偏好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投研和产品服务,为客户创造收益。同时,立足资本市场,根植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让投资者分享经济改革和实体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二是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大资管时代,各机构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投资管理能力的较量。随着投资者风险特征日趋多样,积极有效的资产配置逐渐成为提高组合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基金公司应快速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多资产多策略投资体系。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建立量化的智能投顾系统。
三是推动业务创新,完善产品布局。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工具,市场定位是为广泛社会大众提供投资产品和理财服务,现阶段我国公募基金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不能满足不同资产结构和风险偏好的客户理财需求。基金公司应该整合内外部资源,进一步丰富投资策略,拓宽投资范围,打造适应不同市场条件的产品线。
四是坚守合规底线,积极防控风险。基金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面临考验,基金公司在推动业务转型创新发展中要将合规风控和持有人利益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建设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应对各类经营产品的风险管控能力。
五是完善股权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资管机构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基金公司应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此外,应建立公募基金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推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事业部制改革,推行事业合伙人文化,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通过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将个人利益、公司利益和持有人长期利益捆绑一起,共荣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