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银资管总经理蒋志翔:做好金融保姆 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红利给了基金资管全速起跑的动力,行业目前更需持续发展的宝贵耐力。民生加银资管总经理蒋志翔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基金子公司在过去短暂的成长中监管环境优越,然而在大资管背景下应回归服
据了解,民生加银资管2014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达4663亿元,持续领跑行业,公司“一对多”产品管理规模也位居同业第一。在蒋志翔看来,公司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及股东赋予公司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准PE+准信托+准券商
蒋志翔坦言,作为“银行系”基金资管公司,民生加银资管在发展初期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但未来远非如此。
蒋志翔认为,以通道业务为主是子公司的通病,但绝不是监管部门发放子公司牌照的初衷。随着牌照的放开,通道业务将呈自由落体式回落,政策红利不能无限持续,“准PE、准信托和准券商”才是民生加银资管目前的定位。
2014年民生加银资管完成事业部制改革,“企业金融部、金融合作部与财富管理部”三大事业部开启了民生加银资管“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并形成客户、产品及运营三位一体、权责明晰的组织架构体系。同时,公司业务结构在2014年不断优化,通道业务收入占比逐步下降。
蒋志翔认为:“我们要担当产品供应商、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跨界金融是大势所趋,充分竞争最终受益的是实体经济。银行系资管机构在资金、渠道、客户及风控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充分的得以发挥。”在他看来,民生加银资管要做“金融保姆”,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发力自主业务
2015年1月银监会发布“委贷新规”后,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到政策挤压,全行业更加急于谋求主动管理业务的转型。民生加银资管正在加速业务转型,努力塑造核心竞争力。自主的产品创新能力、自主的投资能力、自主的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自主的财富管理能力及自主的风险控制能力,将形成五大引擎驱动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
蒋志翔认为,资产证券化、新三板、国企混改及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均是未来几年的重大机会,而一直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民生加银资管在业务转型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以国企混改为例,2014年我们与某大型国企合作,以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某地方省政府的混合所有制改制,在改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为政府提供全方面的改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改制主体、改制标准、遴选项目、产品设计、引进民企投资人及管理层激励方案设计等等。我们为民企客户投资参股国企创造难得的机会。”蒋志翔说。
同时,蒋志翔认为,在混业经营的大方向下,未来基金公司最终获取券商牌照指日可待。届时,新三板业务已经为基金资管打开了一扇窗,将带来非常大的业务空间。
“民生银行的客户以民企和小微为主,未来我们将依托民生银行,联动一、二级市场,一方面为机构找到低估值的企业,同时帮助客户在新三板上实现融资,在合规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共享。”蒋志翔表示。
保荐业务很可能是民生加银资管涉足新三板的第一步。相比券商,民生加银资管将更加注重客户的遴选和后续扶持、培育,发挥“金融保姆”的优势,提供企业上市后的一系列管理咨询、债权支持及产业链整合等后续服务,确保经民生加银资管保荐的新三板企业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我们提供多元化融资工具,利用自身的债权融资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众筹平台、跨境平台及融资租赁平台,与期货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蒋志翔设想的“金融保姆”角色下,一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不强求业务大包大揽。企业若有发债需求,民生加银资管能帮助企业找到最便宜、最高效的发债机构;企业希望定向增发时,民生加银资管可以找到合适的券商。在蒋志翔看来,服务实体经济是关键词。“金融应该为经济服务,如果太重利,就会把钱投到高风险领域了,一旦经济下行,就容易出风险。”
风控之年
蒋志翔认为,行业起步时间短,运营、合规和投后管理都是整个基金资管行业的薄弱环节,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先管好自家,夯实基础。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民生加银资管从开始便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风控,从嵌入公司治理的深度和决定公司存亡的高度来强化风控与合规工作。“2015年是合规之年和精细化之年。不跟风,顺势而为,深耕民生加银资管熟悉和有优势的领域。”蒋志翔说。
他表示,民生加银资管将严控风险,不做一锤子买卖,竭泽而渔的经营模式不能长久。同时公司还将继续加强自主业务的排查,强调流程的风险控制和项目的风险评估,加强投后管理,努力将业务发展质量和风险管控水平维持在正相关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