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财富何徐先:中国三方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看市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阿拉丁财富何徐先:中国三方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看市

加入日期:2014-11-13 12:09:53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阿拉丁财富何徐先:中国三方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


  亚洲金融风暴后,在中国香港三方财富管理已经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海外市场,澳大利亚、美国三方财富管理的市场份额分别高达50%、60%。

  在国内市场,2003年诺亚财富前身湘财证券私人银行部成立,历经十多年发展,目前第三方财富管理在国内市场占比仍只在1%左右。

  综合现实情况和历史经验,我认为中国的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再次站到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窗口。

  三方财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第三方财富管理,或称三方财富管理、三方理财,是指独立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之外,代表客户利益,站在客户立场,根据客户需求,独立、客观、公正地为客户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和理财产品筛选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或个人。

  关于三方财富管理的历史起源,有各种说法,如“大危机后的美国”、“19世纪中期的瑞士”等,如果非要往更早的时期找源头,说不定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了。好在这些考据本身并不重要,对我们有参考意义的,应该只是三方财富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兴起的历史。

  公认的现代三方财富管理的发源地是美国,时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三方财富在美国的兴起,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财富因素、市场因素、体制因素和人才因素。所谓财富因素,是经历了战后的经济繁荣期,国民财富持续增长;市场因素,是伴随金融创新,投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民众广泛参与到股票、债券、外汇、黄金、商品以及各种衍生品市场,但当时美国经济面临通胀严重、美元危机、石油危机等困境,各种投资回报低迷;体制因素,主要是税收和社保,当时美国民众面临各种繁冗的税制、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这几个因素共同催生了人们对于专业理财的迫切需求。而人才因素,则是顺应人们的专业理财需求,很多金融机构建立了个人理财业务部门,但在传统的银行业务框架体系内,理财业务部门地位和贡献微不足道,因而很多银行一段时间之后又将其作为非核心业务部门进行了裁撤,一些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客户关系的理财专业人士,另起炉灶建起了一批第三方理财机构。此外,证券和保险经纪人在为向客户推销证券、保险类金融产品时,附带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转型为提供独立理财顾问服务。

  简单的逻辑归纳是:国民财富积聚保证了有财可理的基础,市场产品丰富而且收益低迷需要独立专业服务,税收和养老体制问题导致理财需求更为迫切,传统金融机构理财部门的设立和裁撤为三方理财提供了人才储备。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财富市场规模还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从财富因素来看,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高增长后,国民财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根据瑞信《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民众可投资资产达138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第三并且很快将超越居第二位的日本,每4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可投资资产超过10万美元。

  从市场因素来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传统机构以及私募基金、P2P等新兴机构推出的各式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监管方面也一直在放松管制和鼓励业务交叉,理财产品极其丰富。但是,不管是权益类市场还是固定收益类市场,都已经过了“闭着眼睛也能捡钱”的时候。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后,“低风险、高收益”正成为回不去的历史。因此,民众客观上需要更专业、客观、公正的理财服务。

  从体制因素来看,中国的税制并不复杂,避税措施和空间也有限,但养老、教育、医疗等体系不健全已经唤起民众普遍的忧患意识。富裕起来的民众对于理财已经有了相当迫切的需求,只是意识成熟度还有待提升。

  从人才因素来看,大约10年前银行业开始组建专业理财队伍,换句话说,如今已经有一批从业经历10年以上的资深理财专业人士。与当年美国类似,国内一些银行近年来裁撤内部财富管理部门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导致一些专业理财人士批量转向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某国有股份制银行将全国的私人银行部门裁撤掉后,很大一部分员工加盟了一家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信托系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当然,近两年产品销售导向的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丰厚的收益,也吸引了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专业人员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可见,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当年美国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兴起的几个重要因素高度重叠,前述逻辑中的各个关键点基本上已经具备,这是机遇之窗。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此谈几条中国三方财富管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社会信托文化落后。真正的三方财富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立场,分析客户财务和风险状况,厘清理财目标和需求,再去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和产品选择。但在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中,“钱财不可露白”、对陌生人的不信任等,使得理财人员和客户很难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委托关系,无法了解客户的资产全貌,综合理财规划也就无从谈起。那么,理财师和客户顶多是单一目标的理财顾问关系,可为的空间相对有限。

  其次,业务盈利模式不合理。欧美等成熟市场的三方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向客户收取会费、咨询费、资产管理费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国内,要推荐产品给客户还向其收费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当理财师的收益如果只是与产品提供方挂钩时,其真正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就难免受到影响了。要打破这个怪圈,还需要有一个意识引导和转变的过程。

  再次,客户契约精神不显。在一个习惯了传统金融机构各种“兜底”的社会,客户很难培养出投资风险自担的“契约精神”。所以很多三方财富机构销售的大部分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产品,销售浮动收益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还普遍较弱。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单一推荐某类产品本身有违财富管理的真谛。

  最后,急待政府立法监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独立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财富管理机构,除部分申请到了基金、保险等销售资格外,在信托、私募基金等主要推荐的产品方面,法律并没有赋予明确的定位和规则,导致很多第三方理财处于尴尬的境地,甚至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这既不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也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

  机遇难得,挑战重重。中国三方财富管理面对的这些挑战或许会较长时间存在,需求端倒逼我们去改变,谁能抓住机遇,最终鹿死谁手?

  归根结底,这将是谋变之旅,以相对领先同业的产品和服务抢得市场先手,才是致胜王道。

  本文作者:何徐先,阿拉丁财富西南大区总经理
责任编辑:寂流光

编辑: 来源: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