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值岁尾年初,以基金“业绩混战”为内容的报道便屡见于媒体。去年12月,部分基金重仓股大跌引发市场关注,基金为争排名而“蓄意砸盘”的猜测在坊间流传。
日前,本报通过多种渠道询问、调查显示,2011年12月,基金行业整体呈现较大规模净买入,康美药业、海南海药
、
国电南瑞等个股并未遭到基金异常减持,大成、华夏等所持部分重仓股跌幅较大的基金公司也未因异常或违规交易接到监管提示或监管函。
“砸盘”无数据支持
2011年A股市场遭遇“寒流”,沪指整体跌幅达到21.68%,去年12月,大盘整体下挫5.74%,王府井、康美药业、国电南瑞、海南海药等部分基金重仓持有的个股月中均出现较大跌幅,引发市场关注。
近期有消息称,提早结束考核的基金公司为争排名而采用“自损五十、损人一百”的方式蓄意砸盘,导致了去年12月部分个股及盘面的下跌。针对该情况,本报向权威部门及业内进行了求证,结果表明,“蓄意砸盘”说并不能得到数据支持。
来自权威部门的核查结果显示,2011年12月,基金行业并未“疯狂卖出”,而是整体呈现较大规模的净买入,尤其是12月中下旬,基金整体净买入更为明显。
针对有媒体报道大成基金为应付重庆啤酒事件带来的赎回问题而大卖王府井、康美药业等重仓股的情况,权威部门向本报核实,12月卖出王府井、康美药业的并非大成基金,相反,此间大成基金对康美药业呈现总体净买入。而12月21日盘中一度遭遇暴跌的国电南瑞,其当日的卖出交易也与基金无关。
核查还发现,海南海药、莱宝高科、合肥百货、珠海中富、嘉寓股份等个股的下跌则包括两种情况:部分个股去年12月中出现较大跌幅,偏离同期板块及大盘指数,基金虽有部分卖出行为,但以小单申报为主,并未出现主导当天股价走势的集中低价申报;部分个股确有基金卖出,但被卖出的个股与同期板块及大盘指数跌幅较为一致,并未出现明显偏离。
2007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建立了监控联动机制,对基金异常指令、大额卖出进行实时监控,对违规或可疑交易及时进行监管提示。记者向华夏基金、大成基金等遭质疑较多的基金公司询问,其均表示并无异常交易行为,也未因异常卖出行为接到过相关部门的监管提示。
围观排名无利投资者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胡立峰公开表示,市场上基金持股众多,从概率角度看,总有下跌与上涨的股票,“很多事情就微观角度看可能被放大,但一旦全部统计与分析,可能就是一朵‘浪花’而已。”
“基金为争夺排名而互相砸盘的情况历史上的确存在,但这在基金行业发展的早期较为常见。2000年‘基金黑幕’之后,监管部门对基金蓄意操纵股价的行为保持一直密切监控,尤其是证监会与交易所建立联动机制以来,基金异常交易更是受到严格监管。”某基金公司负责人说。
他认为,造成市场下跌、基金公司重仓股下跌的因素有多种,“认为基金重仓股下跌就等于持股基金相互砸盘多少有点‘阴谋论’的意思,”且由于2011年大盘整体疲弱,即使排名靠前的基金也呈现净值整体下跌,“在整体下跌的情况下比谁跌得多是没意义的。”
2011年偏股型基金净值均呈现负增长,按照某机构统计口径,去年净值增长排名前五的偏股型基金跌幅分布于7.94%到9.63%之间,一年内第一名与第五名之间的业绩表现差距不足1.7%,并无实质不同。
东方汇理中国业务主管孙昊认为,基金的业绩表现是评价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投资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但这一业绩表现应该是一个较长历史期间的业绩表现,仅靠基金年底业绩排名并非科学的评判指标。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谓最佳的年底业绩很难重复。二是年底业绩忽略掉了另一重要指标——回报的波动率。
从国际的经验看,在较长历史时期业绩回报表现领先的基金,几乎没有在单一年度获得最高的回报,即使是巴菲特和比尔·格罗斯,取任何单一年份进行业绩统计,都有众多能战胜他们的基金经理。
证监会2009年公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评价机构的设立、业务行为、引用发布、责任追究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对基金评价业务提出了长期性、公正性、全面性、客观性、一致性、公开性等六项原则,并特别强调不得将单一收益指标作为基金评级的唯一标准,短期排名等做法也被叫停。
资深专家提示,基金公司风格稳定、在不同市况下的表现可预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配置选择的主要标准。在不足2%的年业绩差距内选择谁排名第一、第二其非科学的决策方式。建议投资者和市场关注具备基金专业评价资格机构发布的综合评价结果,过于关注基金年度业绩单一指标排名,既不利于个人投资,也会损伤基金经理心态、不利于基金进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