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经理团队由张婷及新任基金经理王景组成。
招商基金另一只产品招商安泰平衡型基金由张婷单独管理。
事实上,在此之前,两位总经理助理张国强与袁野早已低调上任。两人分管公募投资最重要的两部分固定收益类投资与权益类投资。
十年间换了两次大股东的招商基金,内部人事关系并不简单。“空降兵”许小松必将着手诸多事情,首当其中的是理顺关系及打开新局。
与此同时,招商基金即将迎来其成立的第十个年头。这家不温不火、被业内评价为“中庸”的公司,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许氏新局”第一步:阿尔法跟踪器 招商基金的IT部门刚刚忙完一个新项目许小松设计的“阿尔法跟踪器”。
“每个研究员,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行业前几名的股票,设立一个基准组合。然后,研究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动态,推出一个模拟投资组合。这个模拟组合的收益与行业基准组合的收益相比,计算得出该研究员的阿尔法(超额)收益。”招商基金内部人士透露。
“这个阿尔法收益的数值每天都会直接反映到许总的电脑上,作为考核依据,我们内部称为”阿尔法跟踪器。
整个研究部门汇总研究员的成果之后,也会得出一个投资组合。
而每个基金经理的业绩,不是与指数相比,而是与研究部门的投资组合收益相比,得到这个基金经理的阿尔法收益。
如果基金经理取得的收益不如研究部门组合的投资收益,那么基金经理的仓位的80%,就必须复制投委会的大投资组合。实际上相对于投资决策权被上收。
如果某个基金经理显示出很强的阿尔法超额收益能力,那么其投资决策自主权就会不断放大。
“这个阿尔法跟踪器推出之后,整个投研部门都感觉到了蛮大压力”,上述招商基金内部人士透露。
“许氏新局”第二步:重组投研架构 与许小松狠抓阿尔法收益同步进行的,是投研人员的悄然变动。
“招商基金原总经理助理张冰已经离开。现在新增两位总经理助理,一位张国强,另一位袁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元老向《机构投资》透露。
“张冰现在走,确实不太值得,如果打算自动离职,怎么也应该等到2012年年初。他这时候走,被动原因离开的概率较大。”某合资基金公司高层向《机构投资》分析表示。
根据时间推算,张冰离职恰在许小松空降招商基金后不久。
公开资料显示,张冰早在2002 年加入招商基金,算是元老级别人物,也是原大股
招商证券委派人员之一。
“招商基金人事关系并不简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来自原大股东
招商证券和现大股东
招商银行的大量人员分布在公司各个岗位上。许小松现在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要把人事关系理顺。”
“许小松为人有亲和力,性格较温和,做事善于曲径通幽,应该能够处理好这种局面。”该人士补充道。
许小松内聘张国强,外聘袁野为总经理助理,便是打开招商基金新局的重要步骤。
张国强之前曾任中信基金(后被华夏基金合并)投资管理部总监,并曾于2008年登顶债基状元之位。2009年进入招商基金,成为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核心人物,此番受到许小松重用并不意外。
另一位新上任的总经理助理袁野,曾担任国投瑞银投资副总监一职,于今年9月转投招商基金。
袁野虽然曾任职于深圳投资基金、国信证券和国投瑞银三家公司,但其实与招商基金早有渊源。
2006年,袁野在国投瑞银时曾是投资总监陈进贤的下属。而陈进贤在国投瑞银之前曾于招商基金担任副总经理职位。“虽然两个是上下属关系,但彼此还有私交。”上述合资基金公司高管向《机构投资》透露。据公开信息,陈进贤辞去国投瑞银投资总监职务后,其工作便是由袁野接管。
“张国强分管固定收益类投资,袁野分管权益类投资,再加上杨奕分管专户、社保等。这样投研的新架构就基本成型了。”上述招商基金元老进一步透露。
《机构投资》从公开信息了解到,张冰离职后,袁野还没有进入招商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
张冰离开后,招商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暂无增补。目前还是由公司副总经理杨奕、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张国强、研究部总监陈玉辉、交易部总监路明、股票投资部总监涂冰云、专户投资部总监杨渺6人组成。
由此看来,投委会成员的变动应只是时间问题。
“许氏新局”第三步:压缩销售开支 除了对投研架构的调整之外,许小松正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增加公司盈利能力。“现在许小松忙着节流,各方开销都有所限制。”上述原招商基金元老表示。
据公开数据,2011年招商基金资产只有广发基金1/3,但销售服务费却多出广发基金300万。此项费用招商基金是886万元,而广发基金为595万元。
可见招商基金砸在销售渠道上的费用之巨,远超同业。
目前,招商基金正在发行一款新基金产品“招商优势企业”。这是许小松正式上任之后,招商基金发行的第一款产品
“招商优势企业”的截止认购时间为2012年1月。此前,招商基金在2011年已完成发行5只新产品,共募得份额48亿份。
尽管如此,招商基金新增规模速度依然赶不上缩水速度。截止2011年6月底,招商基金总资产缩水41.83亿元,总份额下滑16.22亿份。
市场环境不佳,2012年不确定因素也很大,许小松正在试图用节流方式减少支出成本。
“也正因为销售服务费与相应规模的不匹配,许小松的节流措施空间很大。”上述人士分析认为。
“许氏新局”第四步:出牌“绝对收益” 另一件充满想象空间的举措是,许小松为新东家亮出了“绝对收益”的新招牌。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一般以相对收益作为业绩考核目标。许小松旗帜鲜明地提出绝对收益方向,在业内属开创性之举。
《机构投资》了解到,许小松到任招商基金之后,在多个场合提到了“绝对收益”的目标。如12月2日在“基金业突围与可持续发展”的公开发言中,他就表示,“发展更多绝对收益、固定收益产品”。
“事实上,围绕绝对收益的布局已经开始。”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目前招商基金正在发行的新基金“招商优势企业”。其在产品设计上,就嵌入了很强的绝对收益烙印。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该产品股票仓位可以低至3成,债券仓位可高达7成。同时还可以用部分仓位做空股指期货以对冲A股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之前在专户上有股指期货对冲的成功经验,为此,特意从专户部门调了一位基金经理来管理这只公募产品”。
据悉,该产品似基金经理赵龙曾在内部场合表示,对于该产品明年获取绝对收益的信心很足。
事实上,许小松此番提出绝对收益目标有着特殊的时空背景。
2011年A股极度低迷,中国公募基金股票类产品全线亏损,上千万投资者承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基金从业人员也承受了不小压力,很多也在反思求变。
“基金公司最根本的地方,还是要给投资者创造回报。”《机构投资》近期接触的多位公募基金高管,都表达了类似的心声。
提出绝对收益目标,一方面是这几年饱受损失的基金投资者的人心所向,另一方面也是位居行业中游的招商基金突围方向的新选择。
招商基金历史上曾多次创业内第一,如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第一批拿QDII牌照的基金公司等;并曾于2005年进入行业前十名。但近年它的发展却走向中庸:今年中报数据显示,招商基金管理规模305亿元,在60多家基金公司中排28位。
想要辉煌再现,如何提高旗下产品的收益就是绕不过去的槛。很显然在基金业担任高管多年的许小松深明此理。
而另一个有利条件是,招商基金的固定收益团队一直表现不错。“我非常看好招商基金张国强带领的固定收益部团队。”好卖基金网研究员曾令华向《机构投资》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团队由张国强、张婷、王景、谢志华等组成。他们管理的产品一直是招商基金的“金字招牌”,如张婷管理的安泰债券A今年的总回报率达5.05%(截止2011-12-16),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6位。
当然,提出目标容易,实践起来则是另一回事。
“如此萧条的资本市场环境中提出绝对收益需要很大勇气。”一位长期关注招商基金的业内人士表示,“招商基金的能走多远还需观察。”
大股东的野心(这部分建议放到“招商基金风云录那篇文章去”)
事实上,招商基金的人事连番变动早在2005年便已开始。
此前,作为招商基金第二大股东,ING(荷兰投资 ING Asset Management B.V.)先后委派高亚华、陈进贤、俞鼎基和战龙等进驻招商基金。
2005年,
招商银行收购
招商证券和ING股权的消息在坊间盛传,招商基金人事随之多番变动。上述四位中仅高亚华是到退休年纪而退隐,其它三位都先后转战其它基金公司。
如任职最短的陈进贤,在2005年5月提升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但不到2个月就请辞离开。ING另委派的俞鼎基和战龙也相继离开招商基金。
坊间盛传他们成为中外股东博弈的牺牲品。可见股东招商系对招商基金显示出强大的控制力。
“现在招商基金核心人员由ING派来的人士少之又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
招商银行一直很想完全控股招商基金” 该名人士透露。
目前,招商基金的三大股东持股比例非常接近,第一大股东
招商银行持股比例为33.4%,而
招商证券和ING则分别持有33.3%的股份。
作者:邹婷 (来源:机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