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野蛮生长洗牌在所难免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野蛮生长洗牌在所难免

加入日期:2011-8-12 15:12:48

  “很多人说我很幸运,其实我只是愿意比别人看得更远、要自己更勇敢,且敢有目标,因为我始终觉得与其追求职场上的瞬息万变,不如好好提高自身价值,并尽可能多积累些人脉。”

  从企业顾问到基金经理、磐石投资执行董事,丁学文经历了多次身份变化,每一次跳跃均堪称“华丽转身”,但其中也不乏心酸和困难。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丁学文以产业顾问的身份协助美国杜邦、宝洁等公司进入亚洲市场,刚毕业时的角色转换与工作压力,常常压得丁学文喘不过气,但他在那两年了解了实业运作,并培养了作为顾问所必需的“逻辑思维”。这也让他在回到亚洲担任基金经理后,游刃有余。

  如今,丁学文将其事业定格在股权投资,并扎根大陆,通过6年艰辛运作,终于在2009年整合上海国际集团、台湾统一企业及日本欧力士集团成立上海民富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结合青岛高新、东方资产及韩国多家食品企业成立山东民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今年在浙江与台湾光阳、浙江省政府引导基金及十多家中国台湾、日本机动车配套厂商设立浙江新动力产业基金。

  当记者问他希望将事业推升到什么高度时,丁学文淡淡一笑:“做事情贵在坚持和锁定目标,目前我只希望能有效帮助海外企业进入中国,也帮助中国企业升级。”

  初入职场遭挑战

  理财一周报:从您的履历来看,您一路过来很顺利,人生的三次转折,每一次的起点都很高,您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

  丁学文:其实我运气很好,我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正好遇上台湾经济起飞。高中毕业后去了康奈尔大学,又遇上了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转型,毕业时美国华尔街经济开始复苏。到接近40岁时,再有幸遇到中国大陆经济腾飞。

  其实我觉得职场中没有秘诀,要比别人看得更远、胆子更大,更有目标,我始终觉得与其追求职场上的瞬息万变,不如好好提高自身价值,尽可能多积累人脉。同时,每一次的转折也是选择的过程,而人的选择更决定你最终的成就。

  当时在美国念完书,第一个工作是在波士顿做杜邦等西方企业的顾问。上世纪90年代初,产业顾问在市场上地位很高。但顾问最风光通常在初期,后来只会越来越难。因为当时很多企业需要国际化,西方企业也准备来亚洲,所以顾问行业才得以发展起来。但亚洲企业学习很快,此行业的长远发展有限。而且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金融领域,产业顾问的经验让我始终认为若能将产业和金融有效整合,必能改变产业思维,并改变金融贪婪的现象。

  理财一周报:在顾问界呆了多长时间?顺利吗?

  丁学文: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刚到时觉得真棒,竟有自己的办公室及浴室,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份工作常常要加班和熬夜赶报告。

  在那边呆的两年很辛苦,没日没夜跟时间赛跑。第一年圣诞节晚上我还在赶报告,只为了赶上日本客户5点的飞机,报告直到凌晨4点才写完,然后赶车去机场交报告。那两年真的很痛苦,而且东方人逻辑不够强,我第一年经常被挑战逻辑思考 ,老板甚至让我去看美国小学的逻辑课本,要我重学逻辑思考,并培养自己的演讲技巧及能力。两年后重回金融业,我发现这些很受用。会做报告,懂实业,逻辑能力强,又能承受压力,所以后来转战金融业,相较于一直在金融业的同事,我个人感觉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台湾最年轻的创投一把手

  理财一周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转投金融业?

  丁学文:刚才也跟你提到,我觉得顾问并非一个能长远发展的行业,所以两年后我便回了亚洲,那时候亚洲的金融业刚刚开放,但只有商业银行的发展,PE(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行还未在亚洲形成气候。所以我回到亚洲第一个工作就是进入当时商业银行的佼佼者——荷兰银行(香港)。随后台湾的金融业也开始开放,我又有机会被荷兰银行派去台湾。

  当时的我,清楚地知道,商业银行只是金融产业链的一环,直接投资及资产管理才是我的人生规划。所以,当台湾开始发展资本运作,我被挖角进入了台湾当时唯一的工业银行——中华开发集团体系,总算进入了资产管理行业。

  理财一周报:您胆子很大,每一步都是在跨行业跳跃?

  丁学文:其实现在中国人的胆子都大,但相比当时环境,我确实较胆大。而且我运气真的很好,在做完资产管理后,台湾的股权基金也开始发展,并在30多岁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创投总经理。一直到6年前,我决定来大陆发展。在6年前,我觉得大陆要开始推动资本市场。但其实6年前来内地,我挣扎过要不要来,当时决定来大陆时,很多同学都不理解,觉得香港、台湾的日子很好过,为什么要去大陆?但我觉得这是另一个更大的机会。

  机缘始于2001年9月11日,当天中国第一家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发行中国第一只基金,我正好在北京出差,第二天早上我去西单书店买书,看到在楼下的交通银行门口排了很多人,甚至有人维护秩序。那天是张惠妹第一次来大陆开演唱会,我以为他们是来买演唱会的票,后来才知道是在抢购基金。相比当时全球公募基金业已经不太景气,我真的感到,庞大的中国市场资本游戏才刚刚开始。

  现在来看,这6年,对大陆金融业而言是最精彩的、最不该错过的。其实中国大陆的金融市场发展和海外并无差别。所以我一直在总结,国外曾经怎么走,国内会怎么走,那么我下一步要做的东西一定得比较超前,我觉得闻鸡起舞的模式没戏。

  金融风暴打乱投资计划表

  理财一周报:当时来大陆的计划是什么?

  丁学文:我是2005年来的,刚来的前一两年,我一直在观察、调研,了解大陆的政策和制度,业务真正开始发酵是在3年半前,当时金融风暴正起,而上海也正式宣布要成为两个中心。

  本来我估计中国大陆PE热应会在2012年,我当时规划是给自己5年时间,用2年时间了解中国政策,用3年时间筑平台,并以搭建政府组合和产业基金平台来协助当地产业升级。但金融风暴让我的时间表大乱,项目被迫提早启动。金融风暴是我没有预计到的,金融风暴让中央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上海的民富平台是磐石运作产业升级的样板,我那时觉得应该在上海做尝试,因为它的起点高。

  我现在所在的办公室仍是6年前的,但它已成功协助成立了4个基金,上海民富是第一个,浙江有一个机动车产业基金,青岛、潍坊的产业基金分别是依托蓝色海洋经济、长三角产业与政府合作的地方产业基金,主要仍是产业整合概念。我们的项目都是同一种模式,和政府合作,然后整合中外产业链,并只让定向产业投资者参与。

  理财一周报:当时怎么会想到和上海市静安区政府合作成立民富股权投资基金?

  丁学文:在中国,做第一个模板很难,但一旦做出来,并有所突破,后面的事就会很容易。现在很多政府在追着我们,想做同样模式。我们的项目特点是产业链整合、并购退出以及中外合资。

  理财一周报:政府为什么会追着你们?你们这个模式的吸引力究竟在哪?

  丁学文:中国政府已习惯以招商引资模式思考问题,招商引资也已是政府主要政绩来源。但招商引资越做越无法突破,你能给的,别人也能,你能给税收优惠,谁不能给?但我们这个模式不但能满足政府招商引资目的,而且一旦项目谈成,是整批的外资的企业项目进来,可是我不要你的土地,我要你的政策及引导基金支持,最后我还能辅助当地进行产业升级及引进金融高端人才落地。

  获政府支持成立民富投资

  理财一周报:成立上海民富股权投资时,政府为什么会那么支持?

  丁学文:上海这边将民富归类为重点扶持金融机构,高管的退税、教育补贴等全套都有。其中退税方面是30%。不过现在看来上海这边的支持力度算比较小的,浙江和青岛都是50%的退税。

  理财一周报:什么时候开始筹划?

  丁学文:规划了3年半,开始有这个想法是2008年2月,和上海接轨真的是运气,2008年遇上金融风暴,中央有些着急,所以加快产业升级。本来两个中心建设是放在天津,上海主要的工作集中在世博方面。但最终天津没有做出来,所以又将两个中心批给了上海,对于上海来讲,这是一个意外。当两个中心批下来后,上海就开了一个会议,给18个区做任务分配。

  当时将静安区定位为高端金融、错位发展,所以上海静安区成立了第一个独立的金融办,其他区的金融办是在发改委下面的。然后我们就和静安区金融办探讨,要怎么发展PE?当时国家提出要扩大内需,同时进行产业升级,所以在2009年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一定要和内需有关,另一个是和当地产业结构有关。那个时候静安区金融办刚成立,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从工商、机关经委、 国资委调来的,大家便一步一个脚印,会一次次地开,政策一个个地解决,才能有今天。

  理财一周报:据我所知上海民富股权投资的股东不仅有上海国际集团,同时还包括中国台湾的统一集团以及日本欧力士金融集团,成立之初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丁学文:这中间很复杂,我们有3个大股东,上海国际是国企,统一集团是香港及台湾上市公司,日本欧力士在纽约及东京上市,所以仅5个地方的法律已经够把我折腾的。每个国家的PE政策都不同,国外的上市公司还需要进行公告,还有利益冲突,内外资、外汇怎么解决。在中国大陆我还需要去工商局解释,和外管局解释,全部都要去。

  初来中国的外资,在和政府打交道时,常会卡住。政府会说你不懂大陆的政策,然后以法律条文来设防火墙。所以我刚来上海的第一年,每天都在背诵及了解中国法律条文。我现在跟官员谈话,前半小时会尝试从政策切入,先说“几年几月几日有什么什么通知有什么什么试点”,先取得共同话题。一旦有共识,往后就好谈了,因为这里是中国。

  尽管中间过程很辛苦,但在去年9月拿到了执照后,我觉得一切都值。

  上海民富跑向哪?

  理财一周报:目前民富股权投资运作得如何?

  丁学文:执照拿到、项目团队整合中,但未来?不知道啊,以上海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为例,QFLP出来后,很多人很期待突破,但现在看,好像并没有解决PE真正的问题?不过由于民富股权投资有国资委在里面,有2个上市公司参与,往后能否异军突起,仍需加以观察。

  理财一周报:您目前在上海运作的PE项目开始赚钱了吗?

  丁学文:有个国内最大的学校食膳企业我们投资了近两年,最近正在协助其以并购退出的方式实现获利。个人感觉相比其他地区,上海这边资金的支持力度其实较弱,若政策再无突破,与各地方竞争压力会很大。相比于民富股权投资成立之初,资金投资都依赖外资,浙江省一给我们支持就是一亿,阔气许多。

  所以现在很多人跑到无锡、苏州,那些地方真的较有钱,但他们也要学会尊重市场,若不是真的尊重,但还希望参与进来,我们的模式也不易成功。

  所以做PE很难,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么风光。而且我做的项目更累,我们不是那种就会说服投资方投钱,老赌IPO退出的基金,我们的模式希望能成功带动中国产业升级,通过整合中外企业发展从而进行并购取得分红获利。

  理财一周报:为什么会选择这么辛苦的一条路?其实目前中国创业板退市的收益很不错。

  丁学文:做投资必须想的是未来,中国所有产业发展现在都处野蛮生长期,当发展壮大后,若政府政策一收缩,只会有少数才能留下来,所以你看我们的整合平台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只做符合政策方向的,如此不管政策怎么收缩,我都在生存线以上。第二是我们要成为中外合资的有效平台。我知道,未来中国PE一定会被洗牌,但我心里不怕被洗牌,因为我知道我们不会是被洗掉的那批。

  国外也经过PE洗牌。80%~90%的PE会消失,中国的PE在实业经营能力比较弱、本身又没有很强的国际专业背景,绝对会面临被洗牌的困境。

  中国PE必将经历洗牌

  理财一周报:您怎么看中国当前的PE市场?

  丁学文:目前大部分PE做的是集合理财。你把钱给我,我以加价的方式帮你找项目,中国的项目其实差不多已被掏空了。所以PE只是表面风光,目前大部分PE都很辛苦在抢项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的PE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监管。在国外,必须要有一定社会口碑和高度,以及实业经验和专业经验还有诚信,但在中国,诚信不值钱,所以只要拿到项目赚到钱就可以。目前中国连20岁出头的富二代以及国企,都在做PE。所以我比较担心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重现几年前的金融危机。

  政府也看到这个问题,不过目前看起来,政府也在抢权,发改委想管、证监会想管、银监会也想管,所以有些复杂。

  说实话,我来了大陆6年,但很多东西还是看不懂,中国这几年跑太快,政府也在边跑边追。但同时,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并未提高,现在很多官员对PE都不懂,还在摸索,但在摸索阶段已经满地是PE。所以怎么收尾?我觉得泡沫一定会破,但如何破?很难说明白。

  理财一周报:您觉得中国PE的泡沫什么时候会破?

  丁学文:应该是在出大事后吧。

  理财一周报:您所认为的大事是指什么?

  丁学文:你觉得我们现在聊的PE和地下钱庄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很像,说白了就是一群有钱的人把钱交给一个人,这个人把钱交给缺钱的人,中间利益靠利差。所以,地下金融都还没解决,怎么解决PE?我常开玩笑说,啥时候温州模式失败,大概中国的转型就快完成了。中国最后倒霉的常是老百姓,所以我常说,PE绝不是老百姓该碰的。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每个环节宁愿累,也一定要走扎实。我相信一件事,不管多乱,未来一定会走上正轨,就算垮掉也会走上正轨,我们要学会看未来。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