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假期后第一周,A股将迎来10只新股申购,其中定于今日申购的4只新股发行市盈率算术平均值仅44.6倍,较前期有明显降低。去年年底以来的新股破发潮已经对一级市场定价产生影响,而与此同时发行节奏并没有放慢的迹象。
从市场各方得到的消息
显示,今年全年新股发行仍然会基本保持去年的节奏,但由于没有了农业银行这一巨无霸,融资总额估计将有所降低。
“破发”不减上市冲动
2010年,349家公司在沪深交易所总计融资接近500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一家的A股融资额达到685亿元。快速的发行节奏,加上中小盘股的较高定价,最终在年末的弱势行情中导致了新股连续破发现象,一些新股甚至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这种情况延续到了今年1月,并且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发行节奏是否会放慢?
2009年6月,IPO重启后,证监会同时启动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发行定价的窗口指导。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去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的价格约束机制,证监会在IPO重启后没有对任何一只个股做过价格指导。
如果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行节奏同样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监管部门人为把关。每一家发行人均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决定上市时机,最终汇聚成特定时点市场总的供应量。朱从玖在接受上述采访时还表示,如果发行人认为价格过低,也不会选择发行,特别是在充分发育、比较均衡的市场中,发行人对价格更加敏感。
不过,投行人士表示,A股目前的供需状况仍然有利于融资方。虽然过去一两个月以上百倍动态市盈率高价发行的个股出现了破发,但发行市盈率具备足够大的下调空间,只要发行人降低定价范围,市场形成的新的均衡点还是会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上。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记者表示,去年大盘股IPO的估值已趋近于二级市场,今年小盘股IPO也会出现类似情况。“目前小盘股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中枢是45倍,也可能会继续下移,而小盘股IPO的估值会在这个基础上波动。”李大霄说。
即使是45倍的市盈率,对发行人来说仍然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华南一家大型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经过漫长的等待后,上市对于发行人是第一位的,而发行价格居其次。“一来企业并不缺钱,二来如果同行业也都是这个估值,他们(发行人)也不觉得亏。还有,大部分企业主不会马上套现,以后机会好还可以再融资。”这位保荐人说。
更关键的原因在于,45倍左右的估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仍然相当高。“2005年之前,沪市主板和深市中小板的发行市盈率最高20倍,苏宁电器发行的时候还不到20倍;2009年改革之前,也是30倍封顶,但是企业还是挤破了头要上市。”另一家券商的保荐代表对记者说。
目前已通过发审委审核、等待发行的新股还有30只左右。另外据记者了解,某大型券商计划在一季度报送证监会预审的项目就超过40个。
一方面,监管层放弃了计划经济模式的节奏把关,另一方面,企业上市热情不减。在这种格局下,2011年的新股供给仍会保持快节奏。但李大霄估计,由于农业银行这样的大盘股IPO几成绝唱,从融资总额上看,新股供应量超过去年的概率不大。
机构“打新”趋于理性
事实上,新股发行保持快节奏与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密切的关联。刘纪鹏等学者早在2009年年底就开始呼吁放开发行规模,以此消弭过高的发行价格,让投资者做市场化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新股发行取消窗口指导之后,发行价格一度居高不下,但是随着供给的加大,市场最终给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惨痛的教训。一家合资投行总经理对记者说,新股发行“三高”的根源并不在市场化改革,本质上还是供给不够。
“新股破发就是这样一个信号,它用一种残酷的手段给投资者教训,这样才记得住。搞市场化改革,需要允许市场在一些时候发展得过一些,关键是建立制度,只要它不出大的问题就不需要干预。现象代表本质,等破发的现象出来了,就说明制度建立起来了。”上述合资投行老总评价说。
“其实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明知道发行价高,你还去买就是飞蛾扑火。我们早年在香港市场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所以现在在A股,我们从来不参与高价股的打新。”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驰对记者说。
一些来自公募基金的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由于担心亏损,公司已经暂停了债券基金参与打新。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