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TOT崛起
春节刚过的2月,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团队开始主动与知名私募基金联系,筹备近期将要发行的TOT产品。
TOT俗称信托宝,它是指由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募集资金成立母信托,再将母信托的资金分散到几位阳光私募管理的信托产品进行组合投资的产品。
银行联手私募发行TOT,并非市场创新产品。早在2009年下半年,邮政储蓄银行和光大银行先后开发“邮储金种子精选投顾”和“光大阳光私募宝”两款TOT产品。2010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这些巨无霸也陆续推出TOT产品。
进入2011年,银行系TOT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在2011年将重点发展TOT产品。”前述投资顾问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经过2010年尝试,银行看到了TOT的商机。四大银行在年初挑选了十家左右的私募基金,打算2011年大力发展TOT。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也正在酝酿发行TOT产品。
在这位投资顾问看来,银行在年后主动牵手私募合作TOT产品,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首先是降低波动风险。“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差异日渐加大,投资风格越发多元化。”前述投资顾问回忆,2010年以来,他们发现不少阳光私募业绩大幅波动。例如,2010年上半年以及11月和12月,不少单个私募的月跌幅超过10%,有些甚至出现20%的跌幅。
单月业绩大幅波动,这让素来喜欢稳定收益的银行客户“意见很大”,给银行的售后管理工作增加不少麻烦。为此,他们计划在2011年重点发展业绩波动更平滑的TOT产品,“将几位不同风格特征的私募组合起来,可以降低净值的波动幅度”。
除了降低风险,为高端客户提供高收益产品,是银行主推TOT的又一原因。“过去,银信合作的信贷资产类产品是传统的高收益产品,但这方面业务已被叫停。TOT产品也是高收益的产品配置,有比较清晰的卖点。”另外,一家国有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财富经理认为,大型银行主动牵手私募成立TOT产品,意味着TOT将成为主流理财产品。
从被动走向主动
银行联手私募发行的TOT产品中,银行担任母信托投资顾问,它在近1000只阳光私募产品中挑选十只以下的子信托产品投资。而被选中的私募则担任二级子信托的投资顾问。
初始投资中,银行将募集资金平均分配给几位私募基金管理。经过半年时间观察和持续跟踪后,他们会根据私募的表现来调整资金的分配比例。
“有些业绩表现不好的私募,直接淘汰,将这笔资金分给新增加的阳光私募基金。”前述投资顾问称,银行建立私募基金池,池中储备了十家左右的私募基金。他们计划以3家、5家、8家的模式构建组合,根据业绩表现动态调整组合结构和资金分配比例。
据记者了解,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至2011年,银行系TOT已经发展到10只左右,而其管理模式也发生明显改变,由最初的被动复制转为主动管理模式。
所谓被动复制,是指银行在发行初期选定子信托的投资顾问后,银行作为母信托的管理人,基本不会改变投资目标。
“这类TOT产品的私募基金池比较窄,银行渠道往往选择自己代销的产品来打包给投资者。狭隘的选择会使得TOT的初始组合很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第三方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张月介绍,“光大阳光私募宝”最初采取被动复制模式,但运作满一年后发现部分私募基金业绩与预期有偏差,开始主动调整基金组合。
而据记者采访了解,近期准备发行的TOT产品将采用主动管理模式。“主动管理型TOT,是指投资顾问根据对子信托盈利能力或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不断调整投资目标和投资比例的组合产品。”张月认为,这类TOT是真正实现双重的优化组合,更利于控制系统性风险。
记者从银行人士了解中,新TOT将在两方面实现主动管理的功能。“首先,TOT采取全覆盖的产品投资约定,即投资组合可以覆盖所有信托平台上发行的近1000只产品,而不是局限于银行代销的产品。”前述财富经理称,这使得TOT投资顾问选择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优中选优。
其次,构建初始组合后,他们还会对组合动态调整。“早期的TOT产品业绩不够理想的原因,正是没有对组合进行跟踪和调整。”这位财富经理称,运作新TOT时,一旦发现阳光私募业绩大幅下跌或是管理团队发生变化,银行将会考虑换“将”。
银行实力被质疑?
根据不同的投资顾问主体,市场上的TOT产品主要分为券商系、信托系、银行系以及第三方研究这四种,总募集资金超过70亿元。其中,银行系募集的规模最大,如招商银行的汇聚成长1期,管理资产达17亿元。
虽然银行系在资金规模占优势,但其作为母信托投资顾问的管理水平,却备受市场质疑。
“银行是渠道出身,他们管理TOT强调的是将不同私募基金打包销售,而不是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为了让产品有更好的卖点,他们通常会挑选短期业绩排名靠前、名气大的私募基金作为二级信托的投资顾问。”某大型信托TOT投资经理举例说,某国有银行的TOT产品选择的私募是尚雅、新价值和鼎锋,这三者都是风格激进的选手,组合投资并没有取得降低风险的效果。
另外一家大型信托公司投资总监也认为银行是“门外汉”。“银行并非是证券投资出身,他们对私募的了解更多是通过过往净值的波动以及与私募的沟通,不能详细全面地了解私募风格。”国内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介绍,同样净值的波动,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操作手法和资产配置,而银行并不了解净值背后的运作情况。
数据显示,早期成立的银行系TOT业绩一般,并没有体现出组合投资的优势。截止到2010年12月30日,成立于2009年10月9日的“光大阳光私募宝”净值是1.09。同样,“邮储金种子”的表现也很平庸,自2009年11月12日至2010年12月15日期间,该基金的净值仅仅从1上升至1.06.
就连私募基金也不认同银行的管理能力。“TOT的真正优势在于双重管理,投资顾问通过投资一揽子私募基金组合来降低波动率,获得中等以上收益。这就要求投资顾问对市场趋势以及私募基金的风格特征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才能在不同阶段挑选出适合的私募。”上海某私募大佬认为,银行投资顾问并没有做过基金经理,在市场和投资方面都缺乏经验,很难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