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有背景,但论业绩只能年年看私募的背影。本报昨请武汉专家,分析了私募“打赢”公募的众多原因。
私募灵活性强
有市场人士做了比较,去年“私募完胜,公募惨烈”,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约为0.77%,私募基金则以6.72%胜出。为什么公募做不赢私募?
中山证券武汉营业部刘震表示,从历年表现看,私募表现确实更优秀一些。一个重要原因是,私募契约相对灵活、平均规模略小,公募在投资方向、最低持仓等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截至上月21日,去年共成立新基金144只,平均募资21.3亿元,前年平均单只基金首发规模为31.89亿元。而阳光私募基金规模,通常在几千万至1个亿。
长江证券友谊路营业部王松浩分析,当新公募基金的仓位达到一定比例,大规模调整仓位就成为小概率事件,而且国内基金业绩与管理费率没有相关性的规则,进一步加大了公募基金的持仓惰性,而私募则灵活得多。
国都证券武汉营业部侯波表示,私募没有最低仓位控制操作灵活,一些业内排名突出的私募,都是靠重仓牛股和控制下跌中的仓位获取突出收益。公募基金的特点是规模大,这会造成灵活性和绝对收益偏低。2010年两者之间的收益差大,也说明市场环境整体偏差,操作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的优势得到较好发挥,获胜也是情理之中。
私募操作自由
长江证券总部张睿分析,大部分私募在操作流程、投资范围方面比公募要灵活不少,不需要象公募一样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投资策略更灵活,止损更坚决,因此在操作上有更多的自由度。
刘震说,私募追求的是纯粹的投资收益,其管理收入与收益情况关联度极高,而“公募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收入来源更多地来至于规模,而非净收益。
长江证券黄陂营业部尹作翼认为,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利益机制不同
张睿表示,公募与私募利益机制不一样,公募基金不管投资者盈亏,它只收取手续费,它关注的是与其他公募之间的排名,只要比别的公募基金强就行了。基金经理靠的是年终奖金,他的业绩好坏,没有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只与公募基金排名相关。
张睿说,大部分私募基金采取分成政策,亏钱没钱分,而赚钱达到一定标准,就按二八、三七、四六等不同比例分成。作为私募基金经理个人来说,分成部分远远大于公募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金,因此两者的“主动性”是大不一样的,从公募跳槽到私募的基金经理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利益驱动不同。
尹作翼分析,私募基金有个显著特点,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运作成功与否与他们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管理者一般要持有股份,一旦发生亏损,其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管理人与基金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平安证券武汉营业部李波认为,跟所有制结构有关,私募基金必须正盈利才能参与分红,所以会刺激私募基金经理的积极性,反之公募基金跟盈亏关系不是很大,主要以收管理费为主。
尚有三大原因
尹作翼认为,公募基金年底为争夺排名而相互砸盘,也是导致其收益下降的原因之一。
李波还提出了其他两条原因:一是公募基金经理整体比较年轻,经验不足,而私募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理论水平也不比公募差;第二,公募有向私募利益传递的例子,如部分公募高位替私募接盘等。
记者 毕竟 (来源: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