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资本界“蒙面侠”之称的私募基金一向行事神秘,但是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起初的人员配备已跟不上发展步伐,最近,国内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暗暗扯起招聘大旗,开始广发“英雄帖”。与公募基金“学历+经验”的双重高要求相比,私募招兵则呈现出“注重天赋”、“量身订制”等较为个性化的特点。
不拘一格要人才
随着阳光私募的不断扩容,私募基金招兵买马的力度也开始加大,昨日记者查询各大私募网站发现,越来越多的私募队伍更加重视投研队伍的建设。按照对于人才的要求,阳光私募在招聘时大抵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广撒网型,“英雄不问出处”在私募圈早有先例。不少阳光私募招聘时,对研究员没有经济、金融等专业要求,只要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承受较大压力等就基本可以。
除了上述广撒网,寻找优秀人士的私募之外,另一类私募则走的是“专人专聘”路线。
上海重阳投资在其网站上挂出了一则招聘公告,准备招聘7位行业研究员,分别研究机械化工、金属与非金属、能源、商贸旅游等行业。
规模扩大要求提高
对此,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认为,资产管理规模的迅速膨胀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如果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不到1亿元,投资方法就是看准了就下狠手;但是一旦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了,对于资产配置的要求也就高了,因此,就需要对各个行业都有深入研究,对研究员的需求越多,要求也越高了。”
有投资界人士表示,私募毕竟规模不能和基金公司相比,其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公司必须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像公募基金招聘研究员那样进行各个行业的全面配置,对私募来说太过奢侈,因此私募基金往往是“缺什么补什么”。公司招聘哪些行业的研究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的部分投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