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阳光私募行业快速崛起,未来是否会向国际化转型,受到市场关注。在以“引全球之力撬动中国私募基金的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一些私募管理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中国的私募基金向对冲基金转型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立足于本土,把本土的优势做好。
先练内功再国际化
“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迟早的事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表示。至于如何转型,上海好望角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郑拓认为,中国私募基金业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第一步要立足于本土,先把本土的优势做好。“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于中国非常有兴趣,而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你的投资方法是可以解释的,而且风险要可控,业绩的稳定性也很重要。”他认为,这样才能吸引海外的投资者,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才会有像巴菲特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也表示,中国私募行业国际化应该先练好内功、循序渐进。此外,实现国际化,首先要注重在把握得住的领域。
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事实上,目前已经部分基金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他们在运作过程中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比如,柏坊资产在2006年就发起了一支对冲基金,业绩非常出色,深圳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谢柳毅介绍,当时以经济增长为背景,抓住了机会发出了这只衍生产品。然而,国内的基金经理开始只知道一味做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尽管想到了做对冲,但反应还不够灵敏。“做对冲以后,首先对冲的比例不够,在品种方面也经验不足,开始只是指数期货的对冲。结果2008年上半年尽管做了对冲还止不住净值的下跌。后来我们经过反思,及时吸取国外的经验,发掘我们的优势,发现我们过去是作为价值投资者走出去的,优势还是在于分析行业、企业,我们就以股票对冲股票,看好的企业和行业做多,看不好的企业我们做空,很快在2008年下半年扭转了局面。”谢柳毅回忆,在2008年8、9月份的暴跌行情里,基金净值不但不跌还增长了。他切实体会了对冲带来的好处,让基金在那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也知道了怎样规避市场风险,怎样利用和发掘自己的优势。谢柳毅最后总结,“A股市场未来的交易品种越来越多,机制越来越健全,国际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利用国际经验,但同时不要忘了自己优势所在,千万不要照搬国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