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英国终于脱欧了欧洲现在到底是什么样?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历时三年英国终于脱欧了欧洲现在到底是什么样?

加入日期:2020-2-13 9:18:2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2-13 9:18:20讯: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黄凡

  去年底,英国下议院正式通过了“退欧”方案,历经三年多的英国退出欧盟争议终于告一段落。

  现在的欧洲,如何了呢?

  本人去年两次到欧洲旅行,分别走过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还有位于欧亚边缘的土耳其等国家,这些国家中既有欧盟留也留不住的英国,也有一直的欧盟铁杆核心成员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还有经长期努力而得以加盟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此外,也有三十年长期努力而未果的土耳其。

  这篇文章,本人希望就在这些国家的所见所闻,发布一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欧盟的大家庭要散伙了吗?

  在加入欧洲大家庭43年后,任性的英国人用全民表决的方式,宣告脱离欧盟,脱欧已成为历史事件。对英国人而言,“脱”与“不脱”,利弊几何?“脱欧”真是明智之选吗?

  “脱欧”之利其实明摆着,那就是不用“补贴穷亲戚们了”:

  1、“脱欧”之后,英国可以不必向欧盟缴纳每年数十亿到上百亿不等的会费。以2015年为例,英国向欧盟支付的欧盟会费高达178亿英镑,相当于每周缴纳3.5亿英镑。按照“脱欧派”的设想,省下的这笔钱可以贴补英国巨大的公共服务开支。

  2、“脱欧”之后,英国就能大幅减轻对欧洲经济的援助义务,不必担心因穷亲戚们消费过度而导致欧债危机,被其所累。

  3、“脱欧”之后,英国可以摆脱欧盟在各个领域所制定的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的束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英国媒体称,仅仅是欧盟现有的100项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就给英国企业增加了每年330亿英镑的生产成本。摆脱这些条条框框,英国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进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脱欧”之后,英国政府就不必再为那些来英国求学的欧盟学生提供贷款。以2015年为例,英国大学共接纳了71000名来自欧盟各国的本科生,耗费了英国政府大量的助学贷款。而根据往年经验,这些贷款通常不太可能获得偿还。省下的这笔钱,就能用来资助英国本地的学生或其他教育用途。

  5、“脱欧”之后,英国政府就可以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减少移民的涌入。根据欧盟“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英国必须接纳外来移民。2015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为33.3万人,其中有18.4万人来自欧盟成员国,创历史最高纪录。不断涌入的移民客观上占用了英国大量的公共资源,并抢走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然而,“脱欧”之弊也是显然易见的:

  1、“脱欧”之后,大批跨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在英国的投资规模,甚至撤出英国。国际企业和资本之所以青睐英国,看中的不仅是英国市场,而且是有着3亿多人口的欧盟市场,以及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密切的经济往来。“脱欧”让英国的这些优势荡然无存。

  2、“脱欧”之后,英国对外贸易将受较大影响。据统计,英国生产的商品28%销往国外,其中45%出口欧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盟成员国内部的“零关税”待遇。“脱欧”可能使英国进出口关税明显增加,导致出口业的竞争力将下降,而进口货物的价格或将上涨。涉及进出口贸易的300万就业岗位可能受到影响。

  3、“脱欧”之后,欧盟其他国家的移民无法自由进入英国。在一些劳动力短缺的行业——不论是劳动能力要求不高的普通行业,还是对顶尖人才较为依赖的高新技术行业,雇主都不容易找到技能匹配、成本较低的移民雇员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避免。

  退欧对英国而言是利与弊共存,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至于撼动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导致大英帝国加速衰亡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说不好,将来的某一天,滑稽的英国人会以同样的全民投票方式决定再次加入欧盟?

  除了英国一时冲动要退出以外,还没有看到其他欧盟国家有离开的趋势,相反的,东欧国家,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分离出来的几个国家一直在为加入欧盟而努力创造条件,位于欧洲边缘并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更是为加入欧盟而努力了三十年,至今仍在努力之中。

  欧盟的主要特征是,在尊重各成员国主权的同时,确保成员国之间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动。这样的联盟具备了以下优势:

  第一,增加了专业化生产的可能性。欧盟提供了一个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比美国还大。这能实现规模经济,特别是要求很高的初始研究花费的复杂产品,如计算机、药物、核反应堆、超高音速飞机和现代武器。这种经济性,使欧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更有效地竞争。

  第二,在更大市场上,更激烈的竞争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在欧盟之内,没有保护无效企业的堡垒,自由贸易意味着商品和服务能在市场的任何部分竞争,并且生产要素能够移动到更有效利用的地方——不仅在一国之内,而是在国家之间。

  第三,欧盟国家所享受的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增加,能够产生更快的增长率。简而言之就是,在欧盟内,相对而言的穷国,能获取相对多的资本与技术加快经济发展;相对而言的富国在资助相对穷国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获得新的市场与廉价劳力,从而维持发展。也就是说,对富国与穷国都是有利的。

  此外,欧元在欧债危机中被许多专家诟病,认为是个不可持续的产物。然而,根据本人在欧洲多国穿梭的经历来看,我认为欧元有它存在的重要价值。

  在英国脱欧后,欧盟27国中使用欧元的,一共有19个国家: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未使用欧元的7个会员国是:丹麦、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

  欧盟成员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下列标准:

  1、每一个成员国削减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政府开支;

  2、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

  3、在价格稳定方面,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1.5%;

  4、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

  欧盟对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将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加入。目前,未使用欧元的会员国中,丹麦、瑞典是符合上述标准的。

  符合这些标准而不愿加入欧元区的“富国”,主要是担心加入欧元区会失去对经济的控制权,并影响其主权。而对其他的尚未加入欧元区的“穷国”而言,加入欧元是明显利大于弊,它们正在为达到加入条件而努力中。

  其实,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实行统一货币会给欧盟各国带来以下好处: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未来扩大后的欧元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两个方面都将高于美国和日本。欧元启动以后,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的共同促进无疑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地区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中,统一货币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内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然缺乏抵御能力。

  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6年的日元危机,都一度导致欧盟经济增长滑坡、出口下降、就业减少。

  事实证明,欧盟浮动汇率机制下各自为政的多国货币币值“软硬”不一,利率的差别、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引发过欧盟内部金融秩序的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上述问题自然会得到缓解。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欧元作为共同货币的使用,不仅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实力。随着欧元地位的上升和欧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员国的资金成本也会下降,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在欧盟内部尽管统一大市场已经建立,但由于多种货币的存在,使得同样的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这种现象如长期存在下去,将扭曲各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大市场的合理发展。

  如果实施单一货币,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居民社会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作为游客也都能感觉在使用欧元的欧盟国家无论是购物、消费都比在非欧元使用国家便利得多。从投资与贸易角度,则更是如此。

  尽管不可否认,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也有一定的的弊端,那就是:

  1、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统一,各国把货币政策的主权出让给欧盟,自己掌握的只剩下财政政策,因此,各国根据自身情况推动经济发展少了一样重要工具。

  2、统一欧元意味着欧元区国家的利益全部栓到了一起,一旦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必然牵涉到整个欧元区的国家经济稳定。欧债危机时欧元就大幅贬值,引致专家们对其存在意义产生质疑。

  总体而言,本人认为欧盟、欧元的存在利远大于弊,今后的存续与发展应是大概率事件,并不存在解体的威胁。

  从印象上看,古老的欧洲城市,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真不多。然而,各个城市都遍布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每一座古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每一个城堡、每一幢楼宇、每一个雕塑都是一件文物,也是一件艺术品,极具深入研究与鉴赏价值。

  尽管欧洲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老旧,然而规划设计合理,使用也便捷。例如,伦敦与周边城市的城际电气化铁路公交化运行,十分便捷。跨国铁路运行也是城际化的,铁路的买票基本靠网上自助解决,车站不设安检、没有检票,随到随走。

  在欧盟区驾车跨国旅行没有边检,不同国家之间自由穿行如国内跨省般便利,跨过边界的唯一提示就是手机里面的短信,“中国移动提醒您,您已到达XX国,需要帮助请拨打中国大使馆电话XXXXXXXXX……”。

  提到生活的便利,大家一定觉得离不开便捷的支付,国人现在已经习惯了无现金社会的存在。移动支付让人们一台手机在手,就能扫码走遍全国。而欧洲国家的移动支付不太普及,但是信用卡在手,也可以走遍各个都市与小镇的大小商店而无忧。特别是在欧盟的欧元区内,跨国的旅行的购物支付与在国内跨省而行没有太大的区别。

  说欧洲,必须提到的就是其首屈一指的自然与人文风光。无论是自然风光的翘楚,如苍凉的苏格兰高原、如画的莱茵河畔、蓝色的宁静多瑙河、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还是人文景观的代表作,如争妍斗艳的库肯霍夫花园、宁静美丽的哈尔斯塔特小镇、古典质朴的布拉格老城……,都定能令游客流连忘返,也令驻足的艺术家们迸发创作的灵感。

  在欧洲大陆一路东南走,就到达了欧亚边缘的土耳其,土耳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目前的年人均GDP近一万美元,近年来大力投入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到达土耳其最具活力的城市伊斯坦布尔,第一印象就是新国际机场的富丽堂皇,据说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新机场。

  然而,下机之后,就不断感觉到“大的烦恼”,无论是转乘还是入境,都要经过无尽的步行与转折,尽管步行健身不是坏事,但大家想象一下,旅客们如果扶老携幼、拖带行李、语言不通,再加上时差困扰,那就确实不是一种享受了。

  我这次与家人的欧洲之行两次经过恢宏的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第一次是去程转机去伦敦,第二次是回程入境土耳其)都陷入了忙乱,简直汗流浃背、处处碰壁。

  更奇葩的是,回程进入土耳其是落地签证,在诺大的机场中好不容易找到签证处,被告知每人要缴70美元现金,因为在国内早就习惯手机支付、银行卡支付,手机在手就能走遍全球,加上钱包里银联卡数张,本来以为万无一失,手头确实没带什么美元现金,实际上近年多次走欧美,以这样的手机加银行卡的标配也没有遇上任何障碍;结果,这次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缺少现金怎么办?马上到附近的外汇兑换柜台求助……

  然而,忙乎了半天,浑身上下多张卡没有一张能刷得通。最后家人们把所有身上的欧元、英镑、美元、CNY现金拼凑起来,再吃了兑换柜台一记狠狠的剪刀汇差,才涉险凑够了签证费用与出租车从机场到市区酒店的费用。共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带着浑身的疲乏狼狈逃出机场。

  一路上心情纳闷而忐忑:签证处怎么没给收据?这交易合法不?既然手机与银行卡都不能消费与取现,在土耳其余下的行程如何是好?顺便提一句,从机场到市中心的酒店有50公里左右,还被出租车司机不打表而轻轻地宰了一刀……

  好不容易到了酒店,却意外地得到良好的服务,确实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信用卡也可以顺利支付房费了,附近的自助银行机也顺利地支持我的银联卡取得了宝贵的土耳其里拉现金,心头的大石终于才落地。

  其后,体验大堵车作为伊斯坦布尔国际大都市的“标配”的同时,也逐一领略当地历史建筑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等,也见识了现代化建筑博斯普鲁斯跨海大桥的宏伟与辉煌;享受着购物的便宜与便利的同时,也被热情的商贩以塑料冒充宝石忽悠了一番。

  个人感觉,发展中国家(正在迈向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比,基础设施(机场、道路、桥梁等)普遍更崭新、更宏伟,然而,使用起来往往不如发达国家舒适与便利,在发达国家,普通家庭通常背负的“三座大山”——医疗健康、子女教育、基本住房,往往都能较好地被缓释与减负,因此尽管经济增长缓慢,但人们生活富足、心态淡定,艺术创作与科研创新氛围浓郁,这也许是代表各学科、各领域最新前沿成就的诺贝尔奖项通常都落在发达国家的人士手中的一个原因吧。

  其实,发达国家的特征还在于,空气的质量是长期优良的、自来水是可以随意饮用的、城市与小镇的生活品质都是同高的,出门遇险是会得到真诚救助的……这些特征,在古老的欧洲大陆是基本具备了,既然人们已经生活普遍富足,正在转向追求精神与艺术的升华,那么,以经济增长上的减速与停滞作为代价,个人认为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每年的十二月份上海举办的某大型海外地产投资展览中,铺天盖地的都是全球各国的房地产投资宣传,看了一下,欧洲的楼盘广告普遍特别便宜。

  都知道伦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伦敦的房价贵是全球公认的。是怎样个贵法呢?我到了在伦敦到一位朋友家做客,该朋友的物业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是一套位于滑铁卢桥脚的国家剧院旁边的公寓住宅,四十年的楼龄,保养非常好,看上去与国内十年左右的新式电梯高层公寓品质无异,实际使用面积80平方米左右(按国内的建筑面积算就是95平方米了),目前市值80万英镑(折合CNY约700多万)。类比一下,该地段的位置相当于在上海小陆家嘴的核心区,价格却明显比上海同类住宅便宜。而伦敦以外的欧洲其他各大城市的房价与国内的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就根本是平民价了。

  本人常住上海,也到过纽约、东京等国际一线都市考察过当地的房价,现在再加上伦敦,基本能很负责任地得出结论:除了香港,内地一线城市的房价确实已经是雄踞全球首位了。而一线城市的人均产值以及人均收入,离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

编辑: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