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风险溢价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要通过改革来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一些垄断性因素,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的竞争,使得风险溢价降低。第二个途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破产制度,提高法律执行效率,还有降低费率,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可以降低实际的交易成本,也会使得风险溢价降低。所以我们会非常努力地以改革来促进实际利率的降低。”
——2019年两会期间易纲行长回应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降低实际利率的相关问题
这就是LPR改革的基本背景,LPR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来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一些垄断性因素,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的竞争,使得风险溢价降低。
所以在2019年8月LPR改革中,央行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推进LPR改革中,为什么要持续降LPR?
2019年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加点形成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照算术平均计算得出LPR,各银行在新发放贷款时,利率按照LPR加点确定。
2019年12月28日,央行公告存量贷款利率重定价,要求针对存量贷款进行利率定价方式转换,自2020年3月1日起,原则上在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完成重定价后,贷款利率应以最近一个月的LPR加上协商确定的加点数值,以后每个利率重定价日,利率水平由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LPR与该加点数值重新计算确定。
考虑到银行贷款利率价格制定过程中依然存在协同垄断行为,加点数的降低从现实角度考虑比较难,特别是对于存量贷款重定价而言,所以最行之有效打破垄断定价的方式,就是降低LPR。
1.2. 降LPR为什么一定要降MLF?
在2019年8月LPR改革后,LPR报价利率以MLF利率加点形成。逻辑上,降LPR利率可以通过降低MLF利率,或压缩加点的方式实现。
从8月改革以来,商业银行在8月20日和9月20日报价中,通过压缩加点的方式,降低LRP,而9月以来,压缩加点没有发生变化。11月,随着MLF调降5BP,LPR随之下降5BP。这说明当前位置银行没有进一步压缩加点以降LPR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