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汇率错配给一些融入大量美元、又以人民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带来一定财务压力,人民币贬值削弱了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尤其对于一些中资房地产企业和城投平台来说,他们的收入完全来自国内,可能面临债务到期偿还风险。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发行美元债时,为应对汇率风险,提前通过衍生品进行远期锁汇,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
近期美元一路升值,让一些在海外融资的中资企业“坐不住”了。
原本利用境外低息环境融资的企业万万没想到,年初至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涨幅达6.2%。这导致企业财务成本迅速飙升,且已体现在部分公司的半年报中。
汇率错配侵蚀企业利润
五洲交通(600368)17日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本期财务费用逾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7%。公司解释,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坛百公司的亚洲开发银行美元贷款汇兑损失所致。
港股上市公司舜宇光学在8月13日发布的半年报中表示,因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公司外汇亏损净额约人民币2.01亿元,主要是由今年1月23日发行的6亿美元债产生。受此影响,公司净利率从去年半年报的约11.6%下降到今年同期的约9.9%。
“汇率错配给一些融入大量美元、又以人民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带来一定财务压力,人民币贬值削弱了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兴业研究董事总经理苏畅告诉记者。
以新奥股份(600803)为例,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在境内,“目前有4.3亿美元借款,人民币贬值会让公司产生非付现的汇兑损失,影响报表利润,但公司正积极商谈汇率掉期等方案,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产生的影响。”该公司日前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表示,“如果人民币贬值,公司对外Santos的投资创造的利润折算人民币会增加,增加公司的净利润。”
对于这些公司,在美元债务到期以后,“要么以美元收入还债,要么以持有的美元资产去变现偿还,否则将面临较大的汇兑损失。”前外资银行中国地区业务负责人陈瑞辉对记者表示,尤其对于一些中资房地产企业和城投平台来说,他们的收入完全来自国内,可能面临债务到期偿还风险。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企业在发行美元债时,为应对汇率风险,提前通过衍生品进行远期锁汇,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苏畅说。
提前锁汇的企业可以相对降低一部分损失。深高速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于2016年7月18日发行了3亿美元5年期境外债券,为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公司通过外汇掉期交易方式实现对汇率风险锁定。
“但是不少在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年初发行美元债的企业可能没有这么做,因为在当时的升值预期下,不少企业会主动留些敞口。”苏畅表示。
新城控股(601155)便是其中之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城控股的境外全资子公司开始发行美元债,目前累计发行15亿美元债。当时公司并未进行锁汇操作,不过该额度占公司整体有息负债比例不高。
不少企业开始制定“补救”方案
面对美元升值压力,不少公司已经“坐不住”,开始制定锁汇方案,力争降低汇兑损失。
除了上述新奥股份正在商讨掉期方案外,新城控股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公司近期正在筹备锁汇措施,“2018年审批的美元债额度已经全部用完。去年以来发行的美元债主要是3年期债券为主,所以今年偿债压力不大。总体来看,公司在发行融资时做好相关安排,尽量错开到期时间,避免集中兑付的资金压力。”公司方面表示。
手头持有外币资产或收入的企业则选择还款。时代新材(600458)日前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年初持有欧元贷款2.03亿元,今年上半年已伺机归还了其中8000万欧元,目前尚有1.23亿元欧元贷款。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涨跌,会产生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从而造成公司业绩波动,但因公司已归还部分欧元贷款,故汇兑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已较归还前有所减小。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提前还款。“对于那些手上现金不多、又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来说,不太会提前还债,资金整体压力比较大。”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对记者表示。
资金压力最大的可能是房地产企业。去年以来,境内融资环境收紧,再加上房地产调控趋严,房企在境内发债通道不畅。偿债压力之下,房企境外融资快速扩张。兴业证券统计显示,房企对外新增借款总和在2017年达到555.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66%。
2018年开始,房地产企业偿债压力进入高峰期。穆迪预计,年内开发商将继续尝试不同融资渠道,因为在国内信贷环境紧缩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的再融资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
从美元债统计口径来看,近两年也迎来偿债高峰。统计显示,目前中资美元债存续余额超过5853亿美元,今年剩余到期量为315.22亿美元,2019年全年将有1138.81亿美元到期。
责任编辑: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