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局最新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于2014年正式告别了“双顺差”时代,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录得960亿美元的逆差。其中,仅在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便出现912亿美元的逆差,创下历史纪录。2014年前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便出现了49亿美元的逆差,各方对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已有所预期。但这一逆差在四季度急速扩大,仍然震惊了市场。
由于外汇局只公布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数,我们尚难确知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的创纪录逆差具体来自于哪一个子项。结合前三季度的数据看,最有可能出现在净误差与遗漏项下。前三季度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如果不计入净误差与遗漏,资本和金融项目仍然存在687亿美元的顺差,同时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736亿美元的逆差,合并后出现逆差49亿美元。至于一些观点认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是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所带动的,其实并没有数据支撑。恰恰相反,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四季度直接投资出现610亿美元的顺差,全年顺差为1985亿美元。也就是说,2014年,国际收支口径下的直接投资仍然处于大幅净流入状态,与同期商务部监测到的资本净输出存在很大差异。相应的,四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创纪录逆差也就无法归因于资本净输出,因外汇局与商务部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目前看来,在更为详细的数据发布之前,资本账户的创纪录逆差难以寻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一般而言,正式报告将在初步数据发布后两个月左右出炉,2014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预计将在今年4月发布,报告届时应当会对创纪录逆差加以详细解读。令我们关注的是这一逆差将对市场构成怎样的冲击?尤其在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接近跌停的情况下。继前一个交易日收创两年新低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本周二继续走低,盘中最大跌幅达到1.96%,在7个交易日中第6次接近跌停。资本账户的创纪录逆差无疑为人民币空方做空人民币提供了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决策层可能已经做好了应对资本流出与汇率大幅波动的准备。据外电报道称,中国央行[微博]已经做好政策储备,以应对各种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避免出现热钱大规模流入流出和短期套利行为。这些储备措施包括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间波动区间,以及通过中间价引导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等。综合国际国内因素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半年有可能出现阶段性贬值,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进一步回落,经济下行情况下人民币原本存在着较强的贬值压力;另一方面,美国与其他非美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方向上出现分化,将推动美元升值以及非美货币(欧元、日元、澳元、韩元及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竞争性贬值。在这样的国际货币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适度贬值将有助于缓解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大幅升值的压力,但要避免“适度”贬值被扩大化为一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性攻击。
近期连续接近跌停的走势,已显露出空方试探性攻击人民币的迹象。资本账户的创纪录逆差恰好可以为这种投机性攻击提供理由。此前市场不乏这样的观点,即中国近年来有30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误差,可能反映了资本的隐秘外流,尤其是去年三季度,净误差与遗漏创下了630亿美元逆差的纪录。四季度的误差虽未公布,但从初步数据分析,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货币当局要密切注意这样的市场预期,并及时加以澄清。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步入资本净输出的新常态,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也将成为常态。决策者与市场都要主动适应“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新的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状态,而不必一惊一乍,动辄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总之,资本账户的创纪录逆差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但要避免“适度”贬值被扩大化为投机性攻击,随着资本净输出时代的到来,“贸易逆差、资本流出”也将成为新常态,各方面都要主动适应这种结构性的变化。
(安邦咨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