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推进举措正在不断增加,在刚刚结束的伦敦“金融城周”中,人民币离岸交易是整个伦敦金融城最热门的话题。中英双方在此前的会谈中也商讨了如何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事宜。而在此前不久,上海市金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左右确立上海全球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均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
客观而言,当下确实是借次贷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过去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本质性的缺陷,但短期内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实的选择是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分散美元的霸权地位。在此过程中,中国应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推动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通过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为中国对外贸易稳定、企业“走出去”、建立真正全球化的人民币市场创造有利的货币环境。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系列国内外客观经济金融基础与之相匹配的,绝非任何个人的主观愿望能够左右。因而当前在战略目标上应坚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但是在战术安排上仍应延续“夯实基础、渐次推进”的方针政策。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不能可兑换,将影响人民币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的实现。目前国际货币基金(IMF)规定的7大类40个子项目中仍有1/3部分开放、1/3未开放。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证券市场的可兑换,如外国企业到国内发行股票;进一步提高个人使用外汇额度的上限,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购汇需求;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如扩大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试点,增加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跨境融资等。
二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增加了持有人民币的操作风险。未来应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扩大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波动幅度,尤其是双向波动幅度,防止形成单边升贬值的预期;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在确定篮子中不同货币权重时,可逐步考虑降低美元的占比权重,提升与中国经贸往来关系密切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权重。
三是进一步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在岸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将影响到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按既定策略逐步推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四是进一步推进跨境金融市场的深化联动发展。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继续推进,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增加,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要逐步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如建立人民币离岸远期汇率市场,解决境外人民币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该市场的建立有助于境外投资者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提升离岸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解决境外人民币金融投资的问题。应增强境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如境外人民币投资国内金融市场、境外企业到国内市场上市等等,以最终形成稳定、有序、统一的全球人民币市场。
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即便是上述四大方面均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也不意味着人民币能够取得与当前美元同等的地位。一是决定一国国际货币地位的根本是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国力。毕竟只有国家是安全、强大、繁荣的,该国的货币才能被其他国家普遍接受。从目前来看,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地位虽然相对衰落,但仍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创新等关键领域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实力,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发达国家依然还有较强的实力,我国综合国力要想赶超欧美传统发达国家,恐怕仍需经历数十年的时间。
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国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有“自我强化”的特征,即便是综合国力逐步下滑,但是国际使用惯例的改变还需经历很长的时间。美国在上世纪初时就已经在经济创新能力上超越英国,但直到二战之后才真正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中间间隔二三十年的时间,同时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正是这两次大战大幅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元霸权才被确立起来。
和平和发展仍将是世界的主流,通过意外冲击提升本国国际地位的概率非常小,并且我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此综合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速度可能比美元更慢,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然是一个非常长期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谨慎客观的心态渐次推进人民币走出去。
(陆志明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