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中国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速,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中国对外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从几乎为零大幅提高到近10%,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存款也从600多亿增加到6000多亿。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个瓶颈是资本管制,如果中国的资本项目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会非常有限。
马骏认为,两三年之内,依靠在贸易项目下输出人民币的潜力将基本释放完毕,到那时,如果没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就会停顿,因此,应该明确地将资本账户开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
马骏指出,如果资本账户不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只可能达到潜在目标的10%之内。如果仅仅利用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估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款余额最多可能在几年内增加到3万亿人民币,境外债券余额可能增加到1万到2万亿人民币。这个规模使得人民币作为全球投资工具、储备货币的作用基本上无法实现。
另外,马骏认为,相比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开放度平均为26%,债券市场开放度平均为13%,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度只有0.8%,是主要新兴国家中最低的,这也与中国自身的实体经济规模和开放度相比落后太多。此外,他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在不影响宏观稳定的条件下加快境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
最后,马骏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就资本项目开放进行两项配套改革,首先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必须实质性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波幅,用以减少对短期套利资金的吸引力;其次,应该研究引入经济调控手段,用以逐步替代外汇管制,来管理短期资本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