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7日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贬值论”不攻自破。目前,在国内外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近期出现的资本外流势头仍难以改变。但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继续对人民币币值构成牢固支撑,资本流入仍是大势所趋。
9月底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美元需求上升,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相对于当日中间价持续走低,甚至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连续触及不超过中间价0.5%的交易下限。即期汇价波动,反过来加剧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一时间,人民币贬值预期快速升温。12月中旬,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报价显示,投资者预期1年后人民币贬值幅度达1.66%。而9月中旬,这一数据所反映的还是升值预期。
预期毕竟不是现实。在持续坚挺的中间价指引下,16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与中间价背离幅度逐步收窄,海外人民币贬值预期随之有所降温。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2,创汇改以来新高,NDF市场报价所反映的投资者预期1年后人民币贬值幅度降至1%以下。
短期来看,在国内经济增速下行、贸易顺差收窄、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巨大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预期尚难完全消除。此外,欧债危机依旧肆虐、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救急”需求、避险需求将促使部分国际资本持续回流本土。相对应的是,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继续走软和外汇占款增长乏力。可以预期,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向中间价靠拢的背后,是资金外流势头有望减缓的趋势。
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人民币升值基础依然牢固。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出现阶段性下降,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贸易顺差增长将继续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动力,外部资本持续流入我国是大势所趋。另外,近期美国经济已出现回暖迹象,若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能够确立,将有望带动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届时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将引领国际资本重新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不过,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美元波动情况,未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将表现为“稳中趋升”,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特征。在这一背景下,资本流入不会再显得“来势汹汹”,而会更具稳定性、长期性。
作为我国长期以来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外汇占款大幅波动无疑会给境内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事实上,在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的同时,10月、11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趋紧。不过,外汇占款下降给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然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因年末考核、节日备付及资金外流等因素叠加日渐紧张,但在应对短期资金波动方面,准备金“池子”所蕴含的“弹药”还非常充足,如果资金面继续趋紧,不排除近期再次降低准备金率的可能。长远来看,随着国际资本流入更加稳定、可测,我国货币流动性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将随之减弱,从而给境内流动性保持平稳增长创造出更为合理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