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RealClearMarkets和福布斯网站编辑、H.C. Wainwright Economics资深经济学家、Toreador Research and Trading高级经济顾问约翰-塔姆尼(John Tamny)1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正确做法,中美贸易的不断扩大证明它对两国都有利。然而现在面对华盛顿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幼稚要求,中国应该“将计就计”。日本70年代的经验证明,货币升值反倒带来了出口的繁荣。以下是塔姆尼的评论文章原文:
随着中国领导人访美,估计各大媒体都会纷纷提到中国所谓“被低估”的货币,而华盛顿的政界人士将不遗余力地说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许中国应该对华盛顿“将计就计”。
我必须强调,中国让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向来都是正确的做法。货币不是财富,而毋宁是财富的代表,只是为了让两厢情愿的双方更容易进行物品交换。
从这个意义上说,互相钉住的汇率制可以降低浮动汇率带来的摩擦和不确定,而摩擦和不确定会阻碍贸易和财富提升。简而言之,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让各国货币钉住美元,极大地提升了全球贸易,而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迄今仍在造成巨大的贸易失调。
当汇率相互浮动之后,生产的目的便受到威胁。以前是大家用产品来交换产品、货币是一个稳定的价值裁判,而浮动汇率制度下纷争四起,因为货币价值的变动造就了“赢家”和“输家”。
因此尽管中国货币钉住美元不如黄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那么理想,也是次佳的选择,因为两种货币齐涨齐跌可以让生产者明确知道其产品换算成另一种货币之后的价值。
重要的是,这种密切的货币关系已经被证明对两国都有利,这可以从两国贸易迅速扩大的事实一目了然。货币的唯一功能再次被定为用以简化物品交换。从1999年到200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大增446%,中国对美国出口上升312%。
但中国仍应该响应华盛顿的幼稚要求,并以日本1971年之后的经济史作为决策的依据。当年尼克松总统让美元与黄金脱钩,让彻底失去限定的美元一路狂跌。
日本明智地没有效法美国70年代的做法,对于一个仍在从二战的废墟中复苏的国家,可喜的结果是没有遭遇美国70年代通胀激增的“失去十年”。日元相对强势让日本经济欣欣向荣,而美国经济步履维艰,原因是弱势美元将投资赶入大宗商品和非生产性资产。
1971年1美元可兑换360日元,1980年贬为只能兑换240日元,而到1994年,日元已经对美元升值250%。然而日元升值并未阻碍日本经济发展,或损害其生产商的出口能力,日本反而避免了美国的通胀并成为第一世界的经济强国。
1964年,日本出口额仅为美国出口额的四分之一,而到1995年已经大大超过四分之三。1955年日本GDP总量仅为美国的6%,而1994年飙升至68%。
关于日本的贸易问题,认为强势货币会扼杀出口是一种错误观念,日本一直都是强势货币,廉价的进口物品降低了出口商的生产成本。我们当中的重商主义者宣扬货币贬值可以促进销售,而从未考虑一个长远问题:货币贬值会推高生产、劳动力和向海外运输商品的成本。
如果说日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屈从于美国的压力让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确,强势日元在70年代和80年前几年给日本经济带来极大的益处,然而1985年签订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持续走强,最终让日本经济陷入通缩螺旋。
重要的是,中国不必担心出现日本1985年以后的困境。2001年以来黄金对美元已经升值400%,美国经济已经遭遇了类似于70年代的通胀大爆发:资金涌入硬资产和大宗商品,从而扼杀经济生产所需的投资。基本上美国的货币政策历史是在重蹈覆辙,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官员重复了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时期财政部前辈的错误。
因此如果中国按照华盛顿幼稚的要求重估币值,对经济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因为人民币升值可以让中国逃脱美国所制造的通胀。这与70年代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反而欣欣向荣的逻辑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