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隔近5年再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通过此次访问,中美双方有望在经贸、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技等广泛领域开展一系列新合作。而从汇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博弈无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11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隔近5年再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通过此次访问,中美双方有望在经贸、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技等广泛领域开展一系列新合作。而从汇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博弈无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美就汇率问题再度交锋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争论的焦点所在,自北京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近3.5%,但升值幅度远低于美国批评人士的要求。
就在胡锦涛抵达美国数小时前,白宫再次敦促中国采取更多措施以允许人民币升值,加入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准的辩论。
而胡锦涛在17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他不会接受美国关于人民币被低估的论点,并称中国已在朝着更有弹性的汇率政策迈进,预计在这方面的分歧在本周访问中将占据主导。
与此同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周二公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以单位劳动成本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1995年来累计升值近一倍,当前币值未被低估。
在回答关于美元作用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问时,胡锦涛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全球相当多大宗商品交易都使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交易也大多使用美元。因此,美国货币政策会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应该保持美元流动性的合理稳定。
由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胡锦涛对于弱势美元的抨击,可能引发更多的关注。
一方面,美国抱怨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巨额外汇储备和侵犯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中国抱怨美国金融监管无能、巨额财政赤字和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
《日本产经新闻》说,针对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胡主席认为“应该把美元发行量维持在适度和稳定的水平上”。该报据此预计,在中美两国首脑会议上,围绕货币问题两国的分歧将会进一步扩大。
此外,美国财政部18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中国净卖出美国国债,持有规模下降112亿美元至8,956亿美元,一改10月份的净买入逾230亿美元的势头,但同时日本和英国却仍在继续增持,表明在全球对于美国国债的需求未出现明显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却减少美元资产。
胡锦涛访美或放大美元跌势
中国周三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设在纪录新低,这引发了对中国政府可能继续让美元兑人民币走低的猜测,进而拖累美元全线下挫。
野村信托银行(Nomura Trust and Banking)副总经理Hideki Amikura表示,胡锦涛访美之际恰逢市场人气出现转变,更多的人目前预计美元将持续走软。
Amikura还指出,胡锦涛此次访美可能会放大美元跌势,因投资者猜测美元走软及人民币走强可能导致市场整体趋势为美元跌势加剧。
人民币10年内取代美元?
另一方面,关于人民币跻身国际储备货币的言论近期甚嚣尘上。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兼有“欧元之父”称誉的蒙代尔表示, 人民币将于短期内成为区域性货币,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货币。
他表示,人民币或能于未来10年后取代美元,成为世界最大储备货币,并至2030年中国或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系。
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全球货币剧烈动荡,而人民币表现坚挺,为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不过,中国货币当局并没有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具体路径。目前来看,中国学术界更加主流和严谨的观点是,人民币必须首先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性货币,通过区域化实现国际化。而胡锦涛也表示,要令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过程将会相当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