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压力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提出世界经济“再平衡”主张,力求减少欧美贸易逆差和新兴经济体贸易顺差。但危机后,欧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而中国贸易顺差有所回升。危机后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人民币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
除了全球经济增长外,影响出口的因素还包括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各国不惜以邻为壑、纷纷将内部矛盾外部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在外汇储备、贸易差额、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五个方面,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大背景下,人民币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
1、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的29%,约为发达国家总和的84%。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截至去年9月底达到2648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57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492亿美元。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16.5倍,年均增长32.4%。截至去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9.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83.9%,相当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国家的44.7%。
2、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同时回升。
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缓慢复苏,美国进口迅速增加,贸易逆差快速扩大。2010年6月,美国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到498亿美元,比最低谷的2009年2月增加234亿美元,增长88.8%;同期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扩大到622亿美元,增长69.6%。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贸易顺差快速回升。2010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快速恢复到287亿美元,虽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接近400亿美元的顺差有所减少,但超过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高峰时的水平。
3、三大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局部出现“用工荒”。
危机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去年9月失业率仍高居9.6%,虽比2009年四季度10%有所回落,但去年前9个月一直徘徊于9.5%到9.7%之间;欧元区失业率去年9月达到10.1%,连续6个月保持10%后再次出现上升;日本去年9月失业率为5.1%,与上月持平,比7月高0.1个百分点。
与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局部出现“用工荒”,刘易斯拐点来临,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到去年9月底,全国除重庆还没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外,其余省市均作了上调。
4、美国房地产依旧萧条,中国房地产坚挺。
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但仍处低位徘徊。2005年6月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到达顶峰,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富国银行住房市场指数达到72.0,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片萧条,到2009年1月,这一指数仅为8.0,下跌88.9%;今年10月,这一指数回升到16.0,比萧条低谷时上涨100%,但仍比2005年6月繁荣时下降77.8%。
与美国房地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房地产市场去年二季度以来一片兴旺。如果将2005年6月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定为72.0%,2010年9月这一指数为104.7%,比2005年6月上涨45.4%。为遏制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势头,2009年12月政府取消了金融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还在2010年4月和10月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但商品房价格依然坚挺,调控效果不明显。
5、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
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回升,2009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回升到9.5%,四季度回升到12.1%,2010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6%,大幅高于上年同期。
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严重冲击,2008年三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下降,之后,自2009年四季度起,GDP同比转为增长0.2%,2010年前三个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分别为2.4%、3.0%和4.6%,虽恢复较快,但仍不足以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12下一页共2页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