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通报第二批银行外汇违规行为_顶尖财经网

外管局通报第二批银行外汇违规行为

加入日期:2010-12-30 19:13:32

    

  外管局29日再次通报自2月下旬开展的应对和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结果,新增的银行有,工行扬州邗江支行、佛山盐步支行,工行玉林市江南支行、工行玉林分行营业部;建设银行(601939)上海六里支行、北京分行三元支行、深圳市分行宝安支行;厦门国际银行福州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中兴支行以及中信银行(601998)大连分行营业部。

  外管局表示,从2010年2月下旬开始,外汇局在部分外汇资金流入较为集中的省(区、市)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已查实各类外汇违规案件197起,累计涉案金额73.4亿美元。

  外管局称,从10月开始,外汇局开展了新一轮打击违法违规外汇资金流入的专项检查,共检查了3家商业银行总行以及33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和9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涵盖了银行结售汇、短期外债、离岸金融、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等业务。

  经过检查,违规行为主要涉及到,短期外债超指标,违规办理资本金结汇、个人结售汇、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资金收付业务,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代客业务时未认真履行真实性审核等方面。

  据外管局统计,自10月以来,已完成处罚的银行违规案件共涉及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20个地区,涉及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日本山口银行等16家法人银行的79家银行分支机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暂停部分外汇业务、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等。

  而对于此次新增银行的违规行为,外管局将分别予以罚款、暂停部分外汇业务、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等惩治措施。并要求通报所涉及的银行对照检查,认真整改。

  外汇局强调,将加强对银行外汇业务的监管,不断提升外汇检查手段,提高效率,依法严厉打击“热钱”跨境流动,促进涉外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显示,11月新增外汇占款达3196.43亿元,为年内第二高点,仅低于10月份的5190.47亿元。截至11月底,中国央行外汇占款余额接近22.18万亿元。而11月贸易顺差为228.91亿美元;FDI为97.04亿美元,同比增38.17%。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中国近月来频频阻击“热钱”,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9日晚公布了年内第二批共9宗银行外汇违规及处罚案例,共涉案约6436.17万美元。这与外管局第一次通报处罚外汇违规银行相隔两个月。

  外管局今日透露,于今年2月份开始的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已查实外汇违规案件197宗,涉案金额73.4亿美元,今年10月开始又实施了新一轮专项检查,共检查3家商业银行总行、33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9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检查涵盖银行结售汇、短期外债、离岸金融、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等。

  外管局称,所查处的银行外汇违规行为主要包括:短期外债超指标,违规办理资本金结汇、个人结售汇、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资金收付业务,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代客业务时未认真履行真实性审核等。

  当局对案件加大了处罚力度,10月以来已处罚的银行违规案共涉及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20个地区,涉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日本山口银行等16家法人银行的79家银行分支机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暂停部分外汇业务、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等。

  今晚通报的9宗违规案件涉案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佛山盐步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扬州邗江支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六里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三元支行、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中兴支行、中信银行大连分行营业部、中国工商银行玉林市江南支行等。

  外管局就此警告说,外汇指定银行作为经营外汇业务的主渠道,应认真承担社会责任,并敦促被通报的银行对照检查,认真整改。官方称今后还将加强对银行外汇业务的监管,提升外汇检查手段,严厉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跨境流动。

  在全球低息环境下,加上美国续推量化宽松措施,令热钱今年持续袭港,一方面有助刺激香港经济增长,带动楼市股市畅旺,但也令香港物价看升,而楼价高企不下也令市民“望楼兴叹”。

  香港财经界人士普遍指出,虽然今年热钱并未对香港经济以及金融系统带来太大负面冲击,但预期2011年仍将是“热钱年”,资产泡沬危机将持续升温。

  工银亚洲董事兼副总经理黄远辉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香港市场资金充裕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一年,资金从多渠道进入香港,但至今很难以用量化方法计算热钱实质数量。

  香港究竟有多少热钱?各方众说纷纭,早前更有报道指有10万亿港元热钱囤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表示,两年前爆发金融海啸后,金管局估计有640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香港,当中包括银行及企业,因为全港信贷紧缩,将海外资金调回香港周转应急,以及参与去年香港逾4000亿元的新股上巿。大部分资金至今仍积存在香港银行体系。

  黄远辉指出,这些热钱主要来自欧美传统基金和保险基金,由于欧美市场衰弱,这些国际机构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增长前景,并希望以香港作为跳板,进入内地市场。另外,也不排除部分对冲基金纷纷进驻香港,预期未来股票市场的波动将加大。

  黄远辉认为,热钱从正面而言,可以带动经济复苏,但如果经济升温过急,会导致通胀。香港近期楼市虽然成交减少,但价格仍未下调。

  对于美国放风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黄远辉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第一轮措施已取得一定效果,而第二轮的边际效用已逐步减低,若美国再大印钞票,将遭新兴市场反对。

  热钱涌入香港,也令全球大型对冲基金垂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对冲基金落户香港的趋势会持续,预计未来5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每年增长10%。

  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共有307家持牌对冲基金公司,持牌的个人数达2584名。与过去4年相比,持牌对冲基金公司的数量上升60%,持牌的个人亦增加五成;而今年前9个月,对冲基金公司的新申请数目已是去年全年的总和。日前,国际著名对冲基金索罗斯、GLG Partners、Altis Partners及Viking Global也已相继进驻香港。

  香港经济学家关焯照指出,这些对冲基金在全球找寻猎物,并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由于欧债危机未除,加上美国财赤高企,美国债券息率上升,人们担心在通胀高企下,明年全球一旦进入加息潮,金融市场将会大逆转,因此2011年香港经济仍然充满隐忧。

  陈家强认为,目前国际资本配置在亚洲、尤其在香港的比例很高,主要原因是香港复原能力比其他地区强,香港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太大创伤,风险管理做得好;其次是没有进行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比较谨慎、求稳;最后是因为香港优化监管机构,配合国际金融改革、符合国际标准。

  另外,陈家强也对香港处理好热钱问题抱有信心。他认为,香港对热钱的处理富有经验,即使有突然的市场波动,亦可维持金融体制稳定。

  晃晃悠悠之中,新的一年便在不经意间露出了小头,投资者也对新一年股市走势表现出来莫大的兴趣。近来,各大券商、明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高手以及各路“神马”纷纷对2011年股市走势进行了细之又细的预测,主流观点都认为2011年股市走势的“牛市”形态已经确定。

  笔者认同2011年股市会是“牛市”的判断,先从基本面观察,2011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这种业绩大幅增长的背景正是缘于2010年通胀水平的提高。伴随着通胀,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必然带来估值体系的更新,这种估值体系的更新促使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得以提高,上市公司内在投资价值的提高势必会在公司的股价上得到体现,这就为2011年股市的牛市奠定了业绩基础。

  从资金面来看,2011年的市场资金面依然是十分充裕。尽管管理层已经决定在2011年实施收紧型的货币政策,但是据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银行贷款投放额度仍然会维持在7万亿元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减少。除此之外,对于影响股市走势的其它渠道来源的资金却是异常地充沛。首先是境外热钱的来势凶猛。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空前宽松,大量无处可投的资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和良好的投资发展前景自然是这些资本的首选之地。我们已经在媒体上了解到国际金融资本大鳄索罗斯在1998年抱恨离开香港之后,又在2010年秋天携巨资再度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其“醉翁之意”当然是剑指中国资本市场。

  索罗斯的卷土重来是一个全球金融资本全面看好并准备介入的一个市场信号,外资热钱的疯狂进入会给2011年国内股市走势增添更多的变数,但是其实质还是会推动股市上行。其次,经过2010年国内物价的普涨,游资对资产类产品的价格进行了一轮狂炒,但是资本类产品例如股市并没有得到大幅炒作,年K线还是一条阴线。由此,与其它已经得到充分炒作的大蒜辣椒等相比,股市仍处于沉寂期,并未爆发。例如很多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仅在10倍附近徘徊,按照价值投资的说法,这些蓝筹股目前尚处于“投资洼地”。一旦炒作实物资产的资金在看到实物资产价格如房价、农产品(000061)价格已经没有了继续向上的想象空间,改道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个股来看,2011年创业板公司的市场炒作效应会弱于2010年,市场炒作重点转向2010年上市的中小板次新股。这些公司业绩优异,股本适中,成长性佳,具有较高的分红送配能力,非常适合主力机构的胃口。从近来的盘面来看,大盘股指低迷不振,中小板里的次新股行情却是红火异常,已经显现出来其成为2011年股市行情主角的风采。除了中小板次新股有望成为2011年股市行情的主角之外,以铜为代表的资源股依然会在2011年股市上有极佳的表现。近来铜期货市场价格迭创新高,铜业公司股价的上扬也就是情理之中。

  综合政策面和资金面、市场面的因素分析,2011年牛市的主基调已经确立,估计沪指大盘运行的高点在4200点至4500点之间。考虑到2011上半年资金面供应最为宽松的事实,加上上市公司多数在上半年公布分红预案引发主力炒作因素,因此笔者判断2011年股市先扬后抑的可能性偏大。(证券日报)

  2011年股市有没有向上的好戏?或者2011年股市的投资主题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2011年下列问题:物价会不会大涨?利率会不会调高?房价会不会反弹?国际热钱会不会冲击股市房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度在何处?上市公司业绩会不会涨?我们的回答是:物价还会涨,利率可能上调,房价有可能出现反弹,国际热钱可能大规模冲击股市,上市公司业绩会因通货膨胀而适度上升,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各路资金可能投入股市,处于价值压缩的蓝筹股因为资金推动将出现价值回归行情。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物价金融化导致周期作用下物价具备新特点,2011年上半年物价仍然将处于相对高位,享受通货膨胀红利将成为投资主线之一,从农产品(000061)价格周期与估值关系看,低价蓝筹股将受资金青睐。如果从气候周期看,2011年出现寒冷的概率大,寒冷导致干旱,干旱导致农业减产,农业减产将加剧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从物价周期看,2011年物价仍然将处于从高向低的过渡期。中国物价有22年周期,1988年中国物价疯涨是因为1987年货币超发与工资上升轮动引发,刚好经过22年,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2009年全球货币大量投放重新推动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全球燃烧的基础。

  如果从资本国际间博弈看,国际资本加剧了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2010年秋天开始美国通过美元贬值继续向市场放水,必然大大抵消中国等新兴国家适度货币收缩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从而引发国际性货币贬值下的通货膨胀,进而出现对全球资产重新估值的动力,2011年CPI有可能围绕4%左右上下波动,这为2011年股市行情上升提供物价基础,即物价可能托起股价。

  二是利率具有了国际博弈的性质,在国际资本的压力下负利率将导致低估值的资本品成为资金逐利的对象。如果2011年美国继续向国际市场放出流动性,央行的数量工具用完了怎么办?除了利用窗口指导等措施外,提高利率或许是央行最后的选择,这也是2011年上半年物价仍处于高位运动时,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说,2008年是危机之年,2009年是复苏之年,2010年是复杂之年,那么2011年经济运行将是不确定之年,而利率及其对应的汇率政策的不确定,成为多空双方争论焦点并进而影响群体心理稳定的内在要素。

  面对强大的国际资本无孔不入的渗透行为,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可能会创新:一是加大对中西部振兴规划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支持力度,通过国际性的购并重组等形成国际级的矿产资源公司,化解人民币升值的负效果,这种行为将导致中西部振兴相关的机械、有色、钢铁、金融等行业获得国家政策加持;二是加快人民币国际互换的额度,通过人民币国际结算化解汇率波动的利润损失;三是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特别是国际板可能的推出将有助于中国居民享受国际资本增值的机会。

  三是地产价格可能的反弹将导致地产业上下游行业业绩的回升,如果从一年为时间进行考察,买房子或许不如买地产股划算。2011年中国地产市场仍然会受到政策的压制,现货地产的价格反弹会因为国际资本的套利等行为会有所上升,特别是在2011年下半年。与地产现货相比,地产证券即地产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大约只有现货的3折,地产股处于的价值压缩中,价值回归的要求将会在国际资本的渗透下有所表现。

  四是在法规保障与物价上升推动下,低收者的收入增长推动消费扩容,大消费行业或许从价值回归向价值泡沫过渡。2011年继续进行中的国内社会改革继续提供大消费及医疗行业机会。生产、经营消费相关的产业,生产经营医疗相关的产业将会出现新的长线投资机会。

  因此,在2011年物价前高后低运行的背景下,投资者如果想享受通货膨胀的红利,得利用通货膨胀概念寻找投资标的。这些标的将存在以下产业中:一是农业产业,比如上游的化肥农药,中游的养殖业,下游的白酒和商业连锁业,这些产业已经在2010年受资金关注,2011年可能向价值泡沫过渡;二是直接为国际资本操控的有色、石油等大宗商品生产经营的上市公司,2011年可能出现价值实现的行情;三是与农业有比价关系但相对估值偏低的产业,如棉花涨价,化纤就显得便宜,因此一些行业估值上升反而为估值还未上升的相对应的产业提供了投资机会;四是受国内政策压抑出现价值压缩但国际资本通过热钱出现对冲的行业,如地产、金融、钢铁、建材行业,有可能在2011年出现价值回归的行情;五是国际资本不会打压,但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可能出现看不懂的持续上升的行情,直到这些行业出现过大的泡沫为止,这些新产业价值泡沫破裂之际,也是资金全面向价值低估产业转移的时候。当然,可以直接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价格操纵的粮食、石油、有色等,可能涨得也让投资者看不懂。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52亿美元,该金额较一个月前的初步数据高出了近百亿美元,这一变化也再度引发了热钱加速流入我国的猜测。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昨日公布了修订后的2010年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第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倍。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81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39亿美元,收益顺差140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108亿美元。

  修订后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52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46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41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出245亿美元。另外,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0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073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7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金额的巨额变动尤为引人关注。在外管局11月25日披露的初步数据中,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为57亿美元,与昨日公布的152亿美元相差95亿美元。

  近百亿美元的差额来自何处?外管局对此并无解释。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统计误差、数据来源不一致和热钱流入这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他表示,热钱流入导致前后数据差异的可能性最大。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改重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让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吕随启认为,可能会有一部分热钱打着在国内投资贸易的幌子,在经常项目下流入中国,但实际却进入了资本领域。

  2010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301亿美元,增长2%;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860亿美元,增长7%。

  外管局昨日还发布了《关于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境内不具备经营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具备经营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合作为客户办理远期结售汇相关业务。外管局指出,此举是为了提高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规避汇率风险服务的能力。

编辑: 博客:weihao 来源:
打印 】【关闭
相关联接
·货币战争阴云逼近新兴经济体防堵热钱
·2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6.7778元
·人民币周一(7月26日)收盘报价
·英国国会议员:英国大选或将引发英镑危机
·四国大举买美元
·IMF主席卡恩:美国会将在数日内批准IMF出售黄金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