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最新一季新兴市场指数 (EMI)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正在进一步蓬勃复苏。虽然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一定会成为重大威胁,但最新公布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显示,价格压力需要密切关注。
本报记者向微报道 汇丰最新一季新兴市场指数 (EMI)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正在进一步蓬勃复苏。2009年中国第四季度的综合产出指数由第三季的55.3跃升至56.1,远远脱离一年前43.8的低位,创2007年末以来最强劲数值。
中国继续在全球经济
复苏中担当重任
汇丰预期,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由去年的8.5%升至9.5%。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认为,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质性的经济复苏艰难努力之际,新兴经济体的实力正迈向更高台阶。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景气程度。不少西方经济体目前仍处于“病入膏肓”状态,无法产生可持续的增长动能;但新兴经济体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就业回升,订单积压量上升,出口反弹,服务业对经营前景更有信心。
中国明显受惠于国内大手笔的经济刺激措施(主要是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巨额的基建投资)。虽然这些措施并非都是长久之计,但最新数据却显示,中国的经济扩张层面正逐步扩大。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劳动力成本依然是全球最低。与西方消费需求是否真正复苏的关联度相比,中国出口恢复反弹更多地印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超强竞争力,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价格压力需密切关注
最新公布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与上述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的概念非常吻合。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出现大规模复苏,随之而来的是价格压力重现。
对于新兴市场的决策者来说,2009年第四季度公布的数据存在若干重要启示。首先,虽然调查结果正面居多,但与2009年较早时候所见的强劲增长相比,经济活动的改善速度已有所放缓。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供应方面似乎显示出不足的迹象,这从订单积压和价格上涨中可见一斑。当需求出现激增,而供应方面却相对缺乏弹性时,通胀压力便开始凸显。
虽然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一定会成为重大威胁,但最新公布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显示,价格压力需要密切关注。毕竟,仅仅在两年之前,不少新兴市场还在穷于应付食品价格飙升——这是引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胀压力加剧,也可能导致早前在衰退期中曾淡出视野的政策困局的重现。由于美国利率低,资金趋于流出美国而转入新兴经济体,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后者的汇率急升。对于商品生产国来说,即使通胀已受到遏制,汇率急升也会轻易摧毁其竞争优势(包括非商品生产行业)。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在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之下提高利率,以求在无需大幅调高汇率的情况下收紧国内银根。第三个后果则是直截了当地以增加征税、缩减公共开支或补贴基本民生等财政措施来降低通胀。上述手段均非万全之策,因此,预计在未来数月,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将继续主导全球经济发展。